国庆假收假前一天,去读书会发呆。偶遇有学生求谌老师教授围棋,便有幸蹭了一节入门课。
围棋老师说学围棋先学礼仪。一贯发扬他讲课幽默风趣的风格,穿插了个几个小例子。一位老先生吸着氧气瓶下围棋,因为都是在比拼记忆力计算能力,老年人年纪大了记忆力和计算力都不如中青年人强,算不过了,特别着急,大口大口的猛吸几口氧气,然后继续!
学生们哈哈哈~~~(请自行脑补画面)
然后大致介绍了日本和韩国的围棋手礼仪情况。日本人在下棋之前,沐浴,焚香,净身,更衣等。
而据我所了解的一些围棋交流活动,汪铸久(九段)老师就曾说: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日本孩子的礼仪文化和教养是潜移默化带进来的,而我们的孩子是我不停强调出来的……我们的孩子下棋的礼仪是教过的,没有教过的那些我不是很满意。相比之下,日本的孩子礼仪上比我们更自然。我回去想从老师这方面改进,毕竟孩子靠的是引导,老师怎样教,他们就会怎样做。”
因为气氛比较随意,老师就先普及了围棋基础知识。
纵横各十九条围棋基础知识
1、棋盘:棋盘由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形成361个交叉点,简称为“点”。
棋盘整体形状以及每个格子纵、横向相比,横向稍短,通常为每格2.4厘米:2.3厘米。在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作“星”。中央的星又称“天元”。
2、棋子:棋子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体。
棋子的数量应能保证顺利终局。正式比赛以黑、白各180子为宜。黑棋先走。
棋子的气3、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这些棋子就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此处的气便不存在。棋子如失去所有的气,就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4、计算胜负:着子完毕的棋局,采用数子法计算胜负。将双方死子清理出盘外后,对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棋盘总点数的一半180.5点为归本数。一方总得点数超过此数为胜,等于此数为和,小于此数为负。采用贴子方式的围棋竞赛,另行制定胜负标准。
为了更直观,老师直接给我们直接展示“打谱”。按照棋谱把棋子顺次摆出来,一边给我们讲解,一边让我们感受。打谱用的是一盘九段棋谱,柯洁(19岁,职业九段,围棋国手)和某位棋手对弈的棋谱。
(右为柯洁)观摩过程中,老师常常提起哲学观: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既应有境界,又该有实力。
没有实力,就会陷入弱的境地,无法和对手势均力敌,必然不能持久,速速收场;也就没有能力支撑豁达的高境界。没有境界,就显得狭隘、生硬和不可接近。高处不胜寒。
本可以厮杀,人人都以为要来场恶战,却出乎意料的——君子大度的换了战场。就是典型的有境界有实力的体现!
境界就是纵观大局,棋盘本身是金角银边草肚皮,所以下棋时需先顾边角(抓重点),在这些地方可以用最少的棋子控制最多的地盘…
人生如棋思量迁移到我们的生活中,买衣服时就是性价比:A衣服300,买回来一个月每天穿,每次的成本是10元/次,每月穿十次,每次成本是30元/次;B衣服地摊上80块,买回来穿了一次压箱底,成本是80元/次。
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就是效率: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自己闷头看书两小时和参加一场高品质的读书会(比如知无知创始人谌洪果老师的金瓶梅讲座哈哈哈),所得收获相比,你会如何选择;
同样是看书,两小时,你翻十页细细品味,和翻二百页粗粗略读,也有区别。有些书适合浏览翻翻就好,有些书需要精读细品,思考联想。有了对于生命的同情和理解的境界,才有实力去分辨和抛弃而避免陷入盲目。爱默生说,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才多学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
在博弈中,既要防守又要进攻,既要前进扩大棋盘区域,又要保护好自己原本的领地。“瞻前顾后”原本是形容考虑周全。
类似于,既要挣钱提高物质基础,又要丰富精神内在;
既要平衡好工作事业和家庭的时间分配,又要照顾好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品质;既不迷失自己,又能将方圆棱角的分寸感把握好;
重要的锻炼这种大局意识,权衡意识。用这些哲学理念更好的指导我们生活。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而解决之道只有宗教和艺术。
在绘画和音乐中,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获得愉悦感。短暂和细微的愉悦感,日积月累形成你对身体、心灵和生活的掌控感,代替被情绪所掌控。
你懂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那是因为你仅仅“知道”道理,而非真正“懂得”道理。
那是因为“知道”和“懂得”之间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用脚去亲自丈量,需要去亲自实践。
那是因为没有把它们融进自己的血液中,用来指导人生。穿新鞋,走老路,把日子过的不一样。
棋如人生然后就心血来潮,上来一股冲动:不然正儿八经去学学围棋吧。紧接着又怀疑:
25岁了学围棋,会不会有点晚了?
5岁、15岁、25岁人的最大差距是思维和效率的差别在于:
5岁开始学围棋,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最强。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所学。至少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这是很多五六岁学围棋孩子的父母普遍认同的。其次,自信心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围棋有输有赢,赢了自然不用说,输了只要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完全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当然这一点需要家长好好引导,毕竟孩子还很小。
15岁,能基本理解自己所学,但此时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可能影响学习效率。学习压力大预计留给围棋的时间也不太多,进步就会较慢。有更多时间投入围棋,就能体会到其中妙不可言的乐趣。即便没人陪着下棋,看看围棋新闻,打打高手的谱,也会感到很开心。
25岁,学习能力和心理状态已经基本稳定。但需要分心的事变多,记忆力也有所下降。更倾向于看淡输赢的结果,转而体会乐趣和思考生活生命。只能说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优势。
25岁才开始学围棋,估摸你也不是奔着职业高手去的!
任何时候开始学都不会晚,只要你能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