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诗词群有一个这样的练习:先写词牌《鹧鸪天》,然后将它改为七律(只需将两个三字句变成七字句),注意转换后的韵脚是否有出入。因为词林正韵虽然出自平水韵,但有差别。
我交上的作业如下:
【鹧鸪天·情路】
情海情天路漫长。
油盐柴米使蒙霜。
景光初始般般好,
岁月经年样样伤。
春意暖,淡茶香。
佳肴美馔遇寒凉。
人间皆是孤单客,
归土归尘两岸望。
将【鹧鸪天·情路】改为七律如下:
【七律·情路】
情海情天路漫长,
油盐柴米使蒙霜。
景光初始般般好,
岁月经年样样伤。
瘦雪残秋因爱暖,
佳肴美馔遇寒凉。
人间皆是孤单客,
归土归尘两岸望。
为什么《鹧鸪天》跟七律相差无几呢?这得从词的来源说起了。
(下文内容整理于我阅读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读书笔记)
1. 词的来源
词的来源有两方面: 一源于乐府; 二源于近体诗。
最初,所谓词(亦称为曲),除了配乐之外, 它的体制和诗完全相同。一首绝句或一首律诗,配上了音乐,即刻可以变为词。
例如李白的《清平调》,在文字的格律上完全是一首近体七绝,然而被认为词(见万树《词律》):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又如刘禹锡的《纥那曲》,俨然是一首近体五绝;然而也被认为词(见《尊前集》):
踏曲兴无穷,
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由此看来,诗和词没有明显界限。
2. 渐变过程中,诗和词自然不能划若鸿沟
本来,一种体裁的转变,只能是一种渐变,不能是一种突变。因此,诗和词自然不能划若鸿沟。
在李白之前及与李白同时者,有李景伯、沈佺期、裴谈的《回波乐》,崔液的《踏歌词》,张说的《舞马词》,杨贵妃的《阿那曲》,贺知章的《柳枝》等。
《回波乐》和《舞马词》是六言诗,《踏歌词》是五言三韵小律的变相,《阿那曲》是七言仄韵绝句,《柳枝》是近体七绝,都不是标准的词。请看下例:
《回波乐》沈佺期
回波尔时佺期,
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舞马词》张说
万玉朝宗凤扆,
千金率领龙媒。
眄鼓凝骄躞蹀,听歌弄影徘徊。
《踏歌词》崔液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
鸳鸯裁锦袖,翡翠贴花黄。
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
(第五句入韵,与五言三韵小律稍异。)
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此词疑是伪托。)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外, 像韦应物和王建的《三台》是近体六言绝句, 顾况的《竹枝》、 元结的《欸乃曲》(疑即《阿那曲》), 刘禹锡、白居易的《杨柳枝》《竹枝》和《浪淘沙》, 都是近体七绝, 刘禹锡的《抛球乐》是五言三韵小律, 都只算是新乐府, 不是正式的词。各举一例如下:
《三台》韦应物
一年一年老去, 来日后日花开。
未报长安平定, 万国岂得衔杯?
《宫中三台》王建
鱼藻池边射鸭, 芙蓉帐里看花。
日色赭袍何似? 不着红鸾扇遮。
《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
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 肠断晓猿声渐稀。
《欸乃曲》元结
偶存名迹在人间,
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 扁舟却入九疑山。
《杨柳枝》刘禹锡
金谷园中鸾乱飞,
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 争似垂杨无限时。
《竹枝》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杨柳枝》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暗鸟一时啼。
《浪淘沙》白居易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 会教山海一时平。
《抛球乐》刘禹锡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3. 有些词本是十足的律诗
有些词本是十足的律诗, 例如刘长卿的《谪仙怨》: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 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 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 江潭春草萋萋。
这只是一首六言律诗, 非但粘对合律, 颔联和颈联的对仗也是合律的。不过, 因为中间空格, 写成双叠, 就俨然是一首词了。窦弘余和康骈的《广谪仙怨》也是同样情形。
又如皇甫松的《怨回纥》:
白首南朝女, 愁听异域歌。
收兵颉利国, 饮马胡卢河。
毳布腥膻久, 穹庐岁月多。
雕窠城上宿, 吹笛泪滂沱。
这简直是一首五律。
4. 诗和词的转捩点
像《纥那曲》《清平调》《怨回纥》《谪仙怨》一类似诗非诗的词, 读起来是诗, 唱起来是词,这是诗和词的转捩点。
而由此增减一两个字, 就是真正词的开始。
例如:
(一)由句句入韵的七言诗变来:
《渔父》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由普通七绝变来:
《潇湘神》刘禹锡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但是, 也有不是从近体绝句变来, 而是从古乐府变来,例如:
《调笑》韦应物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 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5. 词和诗分家之后,仍不免有很多交错和纠缠
词和诗分家之后,仍不免有很多交错和纠缠。某一些诗的形式或类似诗的形式仍然被用为词式。
以温庭筠的《木兰花》为例,俨然是一首仄韵七律:
家临长信往来道, 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 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 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 似惜红颜镜中老。
非但粘对和对仗合律,而且出句末字平仄间用,也合于仄韵律诗老规矩。
又如韩握的《生查子》: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这是古风式律诗。
再如侯寘的《瑞鹧鸪》:
遥天拍水共空明。
玉镜开奁特地晴。
极目秋容无限好,举头醉眼暂须醒。
白眉公子催行急,碧落仙人著句清。
后夜萧萧葭苇岸,一樽独酌见离情。
这简直是一首纯粹的七律。
由此可见词和诗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
6. 词由诗增减一二字而成,至南唐以后此风未息
词由诗增减一二字而成,至南唐以后此风未息,例如:
(一)由七绝一首减去一字:
《捣练子》南唐后主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二)由七绝两首减去一字:
《鹧鸪天》秦观
枕上流莺和泪闻,
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樽。
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
那么,增减三五字或增减一两句的,就更多了,此处不一一列举了。
由此可见,《鹧鸪天》和七律相似就没什么大惊小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