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课1
儿子放学回来边放书包边说:妈妈,老师说有一个省级的征文比赛,主题是“我的读书故事”,你说我要不要参与一下。(如果你的孩子问你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当然是开心的鼓励他一定要参与,而且最好是多多参与对吧!可是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你的态度不是重点,后续的引领才是重点。而且孩子能不能坚持并且爱上阅读与写作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和你息息相关了)
于是,后面的对话请认真看(划重点!!)
母:可以呀!太好了!(妈妈的热情表态很重要,因为写作和比赛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热情是他参与的动力来源,要让他觉得就算没有得奖让妈妈开心也挺好的!)
母:打算写哪本书?(我的经验是表态完就结束话题可是不够明智的,因为聪明的妈妈就应该知道打铁一定要趁热!!)
儿:我也没有想好,《明朝那些事儿》我最近正在重新看第三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套书。可是,你知道的,没有头绪,感觉太难了。(有点想打退堂鼓的样子)
母:哦!是不容易,七本呢,信息量太大了。(我表示认同,这个时候切忌灌鸡汤,盲目的否定困难会让孩子心底生厌)那你能告诉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书里的哪些人了吗?
儿:嗯···(开始整理思路了,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耐心等几分钟,如果孩子说不出来还可以适当提醒一下)很多呢,比如王守仁、唐伯虎、张居正、海瑞,都挺让人佩服的。
母:真不错,没有想到你小小年纪,格局不错呢。(和孩子沟通,不要吝惜鼓励,但是每一次鼓励都应该要有针对的点,否则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感觉毫无意义。这也是现在很多的家长的困扰所在,做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会接到家长的电话,如何和孩子有效的沟通是大多数家长的心病)
儿:可是,选出来,咋构思呢?(这个时候,你打算怎么办?会不会用温柔或者粗暴的方式表达一个看来正确无比的意思:自己去想,写作文是你的事还是我的事?当然,这话从道理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样的万能答案真的会贻患无穷,其实当下让你如此义正言辞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就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教育惰性呢?我们又不是老师,我们累了一天了,我们还有自己的事呢,学习是你的事你凭什么自己不想呢?这些理由都成立,并且让我们瞬间就原谅了自己。可是,这个时候如果你肯稍微再耐心一点,事情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母:我觉得选三个,一般来说文章里的主要支点有3个,比如“三段论”、“三分法”啥的,可见三最稳定。三角形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儿:嗯,有道理,那我先不写王守仁了,因为我感觉他太厉害了,可是他的很多思想我现在有点理解不了。
母:也是,毕竟你还那么小。(偷笑)可是,你怎么确定另外三个人你能理解呢?
儿:我当然理解了。读到海瑞我特别感动,读到唐伯虎又各种惋惜,读到张居正,感觉就是大写的“牛”本尊了。
母:概括真好!没有想到你能这样简洁的把三个人物表述的如此清楚。我听着就感觉他们是你的好朋友一样。
儿:对呀,我当时也这样想,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呢!对了,妈妈,我能不能写穿越文呢?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这种文章,但是好像只有这个办法能让我和他们变朋友哦。(若有所思状)
母:当然,怎么写都可以。
于是,有了后面的这篇小文章,得了省级征文比赛一等奖(容许我小小得意一下吧!)
看到这里,你有怎样的看法呢?其实,家庭的引领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当我们抱怨孩子不爱读书不爱思考只是沉迷游戏的时候,想想我们为孩子做了什么?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的舞台上说的这样一番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游戏之所以容易让孩子沉迷,就是因为游戏手段丰富而且反馈及时。对呀,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每一级玩家都会得到装备奖励,这些奖励就吸引着他们一级一级的打下去了。你会觉得这些装备有什么用,现实社会里能吃还是能喝?可是事实摆在那里,每一个接触游戏的孩子即使不沉迷也绝对不会讨厌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种及时的反馈让他们得到了肯定获得了认可,这种愉悦感对学习状态中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家长去开家长会,老师一定会说,家长一定要在家里为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低头族、电视迷。可是,此时我更想告诉家长要做什么!手机也好、电视也罢,都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配置,完全隔绝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不看手机也不看电视,难道要大眼瞪小眼把孩子当鹰来“熬”吗?所以,既然是资讯工具,我们就好好的利用呀!资讯这么多,怎么选呢?这么多事情发生了,到底是为什么呢?把孩子当成你的朋友,一起看的时候聊一下,一起听的时候议一下。既和谐了亲子关系,又完成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