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努力搞清楚,语文教什么,都是搞过来讲过去,还是一片模糊。
课堂学习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大家更注重用语文教,而不是教语文。注重培养能力,放轻对课文内容的挖掘。虽然也都在为之努力,都转变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之功。
今天,听江苏的张学伟老师的一节课,让我受益颇多。
张老师讲经典课文《桥》,这篇课文不少人讲过,最终落到的是文章中心思想,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虽然也有提及,但是老师告诉胜于学生感悟。
今天,抓住学习语文的两个重要方法——朗读,想象,带着学生在读中想象,抽丝剥茧,体会表达,领悟情感。
朗读描写水的句子,找到自己感受深的字眼,通过多次指导朗读,再加上想象画面,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感受当然情况的危急,也明白了这样的环境描写,更衬托出高大的人物形象。
出示人们的表现的语句,抓住细节描写,反复朗读,读出人们的惊慌。再读老支书的描写,他与村民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人物形象。一次次引导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危急时刻,老支书把每个人在心里排队,突出他的大公无私。老师虽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通过读,已经了然于胸。
最后,为老支书撰写碑文,把课堂学习推向高潮,让学生明白桥的含义深刻。
一节课,没有繁琐地讲解,朗朗书声回荡课堂,读中想,读中悟,读中学表达。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读懂课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