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纳百川,不拒细流
人物记|李蕙仙与梁启超二三事,嫁给穷小子,被称为比林徽因更有大智

人物记|李蕙仙与梁启超二三事,嫁给穷小子,被称为比林徽因更有大智

作者: 蓝胖说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4-30 15:30 被阅读0次

    有一个朋友,费尽心思追到一个姑娘,这姑娘是当地富豪家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一如花房娇滴滴的艳花,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天天陪着小心,不时还在朋友圈秀个恩爱。有的朋友惊叹这才是婚姻的本色,有人则不以为然。

    几年后,这位大小姐的娘家倒台了,也连累到夫家,他们都沦为普通的打工者了,再也没有那么好的环境养尊处优了。小姐的身子无奈变成了丫鬟的命,她希望丈夫能一如既往的如待娇花般的呵护她。她受不了家里生活的落差,天天抱怨丈夫挣钱不够花,导致两人的矛盾频发,最终这大小姐受不了苦,离家出走了。

    养尊处优的环境下矫情、困苦下无法独立生活缺乏忍耐力、对生活倍有怨言,或是教养不足的表现。

    而李蕙仙,一个剑胆琴心的女子,嫁给穷小子梁启超后无怨无悔,用教养和智慧扶持整个家族,她是林徽因的婆婆,还被称为比林徽因更有大智慧的女人。

    不爱金钱爱文章

    李蕙仙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李朝仪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为官,最高做到顺天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自幼熟读古诗、善文、懂琴棋书画,这些大家闺秀的标配技能她样样精通,唯一不同的是,长大后的她意识到,教育不是为了给嫁妆镀金,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女人能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更加洒脱。

    所以,在选择夫婿上,她有自己的主见。

    1889年,梁启超秋闱折桂,李端棻一眼看重这位思想开放毫无迂腐之气的年轻人,遂打算做媒,将待字闺中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

    梁启超听说恩师的堂妹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见识不凡,而且家境不错,也就心有所属了。

    李蕙仙听到堂兄要给自己做媒,她关注的是他的才情风骨,她对他的出身和经济状况似乎不太在意。

    梁启超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与李蕙仙家里有差距,希望拿出点东西让自己更有底气,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定要冲刺会试,争取拿个好名次作为结婚的底气。

    第二年,梁启超抱着冲刺的决心进京会试,然而却落榜了,什么名次都没有。落榜后的他非常惭愧,对未来的婚姻不再抱有希望。他化悲痛为力量,决定随师父康有为在万木草堂继续学习,他是有志向的人,但是在巨大差异的现实门槛前,他不敢迈出这一步,而李家也开始有点动摇,本来非常看好的这个书生,未来不可期,可现如今却看不到未来。他们都在等李蕙仙的态度,即使她不愿意出嫁,愿意提亲的优秀男士也络绎不绝。难能可贵的是李蕙仙完全不理会家里的态度,她甘心下嫁,成为老百姓家的糟糠之妻。

    选择门当户对或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能在如此情况下,毅然遵守当初婚约,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剑胆琴心、清爽利落的女子。

    1891年,梁启超从广东出发,他的师父康有为赋诗一首,担心他到京城结交了京城名流而忘记了自己救国维新的志向,也祝徒弟娶得佳妻。

    道入天人际,江门风月存。

    小心结豪俊,内热救黎元。

    忧国吾其已,乘云世易尊。

    贾生正年少,跌荡上天门。

    事实上,梁启超终其一生,一直在既定的路上追寻,没有违背老师的教诲。

    大家闺秀用实际行动赢得爱和敬重

    到了李家,他们行夫妻之礼,正式结为夫妻。

    梁启超仍有担心,两家的地位相差太大,还担心李蕙仙的大小姐脾气,估计自己吃不消。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大家闺秀李蕙仙嫁过来后,与梁启超两人虽然过得拮据,但是从未向富庶的家里张口索要救济,省吃俭用,紧衣缩食,紧巴巴的过日子。

    她的可贵在于忍耐力,还有对丈夫的爱,时刻维护着丈夫的面子。

    即便这样,在梁启超没有钱买书本笔墨纸砚时,她毫不犹豫从自己的嫁妆中拿出首饰去典当,就是为了给丈夫买这些在别人看来根本就不实用的东西,而且还要时不时接济梁家的一些亲戚和朋友。

    梁启超的父辈以教书为生,家里只有几间房子,这对小夫妻在婆家还是借用梁氏家族共用的书房作为他们的婚房。从大小姐的闺中到这样的环境,她没有抱怨,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媳妇,学习粤语以便能沟通,还挑水干起了农活。

    如果说这是一个女子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事,那么她从一个大家闺秀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这需要她付出太多的努力。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一个人逃亡到日本,这个家只能靠她一个人支撑,她带着孩子和公公婆婆一大家人南下澳门避难,她清楚自己必须打起精神,代替梁启超行孝服侍公婆,对女儿、小姑子更是疼爱有加。

    而大事化小、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等等这样的能力也许是在苦难中锤炼出来的吧。

    她不喜欢自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也羡慕别的女人像个小家碧玉一样,她盼望自己的丈夫能回到自己身边,但是接下来的消息,让她难过了一段时间。

    梁启超在信中说,自己不日就要去欧洲了,不能把他们一家子接到日本团聚。

    原本希望的团聚,原本希望依靠在丈夫身边,这些希望都变得落空了,她深知这样的机会对于向往开拓视野的丈夫是一个好的机会,她忍着思念和失望毫不犹豫的支持了丈夫的决定。

    她一个人靠着强大的忍耐力支撑一家子,即便陷入逆境也从不抱怨,是一个有担当的、有勇气而又有深明大义的女子,正是这样的她,获得了梁启超的敬重和爱。

    优秀的女子,在关键时刻都是出挑的。

    只是,梁启超的智商稍微有点低,他后来爱上别的女人,还写信给原配李蕙仙。

    一世的爱

    他们婚后第八年,有一天,她接到梁启超的一封信,信中说:

    余归寓后,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闺秀,不应起如是念头,然不能制也。酒阑人散,终久不能寐,心头小鹿,忽上忽落,自顾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不知蕙仙闻此事将笑我乎,抑或恼我乎?

    这位惠珍,姓何,她是檀香山保皇派会员的女儿,善中英文和粤语,有一次聚会上,梁启超引经据典纵论古今演讲,阐述时局,没有翻译,美国人听不懂,这时何惠珍出面,把晦涩的内容翻译的非常贴切,现场的美国人听得清楚,就凭这一点她惊艳了梁启超。这一朵解语花根本不在意梁启超的婚姻状况,主动表白:“我万分敬爱梁先生,今生或不能相遇,愿期诸来生,但得先生赐以小像,即遂心愿。”

    他这么低智商的踢皮球的方式把李蕙仙给逗乐了,哪有自己在外面泡妞还征求老婆意见的,面对此局,李蕙仙思考再三,回信告诉梁启超说,你看着办吧,你要真的喜欢何小姐,我禀告父亲大人为你们做主,要不是真的喜欢,就要多保重身体。

    含着泪也愿意成全?这绝对不是事情的真相。

    她较他大四岁,对他多一点溺爱,更多一点宽容,然而,她熟悉自己丈夫的本性,知道这事成不了,一招一式拆解,以退为进是最好的办法。

    她知道作为一个孝子,如果让父亲知道了,这可是家族大事,于是梁启超再三叮嘱她不能告诉父亲,他保证发乎情止乎礼。

    终其一生,梁启超都遵从此保证。

    何惠珍找过梁启超两次,有一次是他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她有事顺便看望,匆匆一瞥;还有一次是李蕙仙去世后,何惠珍找到梁启超,表达再续前缘的想法,此时的他再无心思,或许心里仍惦记当初的承诺,穿越时空,当初要面对承诺的人不在了,但是承诺就如同一种力量一直潜心深埋在心里,给自己坚持的信念。

    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法无法挽留男人的心,智慧面对婚变才是最强武器,她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她思考了很多,为了挽留丈夫的心,她决定把陪嫁的丫鬟来喜升格为梁启超的妾,来喜后来改名王桂荃,成为梁家得力的助手。

    她的智慧不仅是耐力,还有看人的眼光。

    在她去世前,王桂荃协助她管家,共同照顾梁家上下,梁启超很少公开提到这位二夫人,他的孩子们都称王桂荃为娘,而称呼李蕙仙为妈。

    李蕙仙深知自己病入膏肓,她反复交代孩子们,“一日为娘,终身为母,希望他们长大后,好好孝顺王桂荃这个娘。”

    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病逝。

    一心换一心,王桂荃用她的爱继续陪伴这个家。

    有人说,女子是这世界上最为奇妙的存在。

    比如有的女子,在出闺阁前,是公主,什么活都不会,捧在手心都怕化掉,出阁后到了夫家,仿佛大变身,上得了厨房,去的聊厅堂,教育丈夫和孩子一套又一套,偶尔小女人。

    李蕙仙,不爱金钱爱文章,坚持选择梁启超作为夫婿,一个大家闺秀自从家入夫家,变身多角色,是妻子、是母亲、是知己、是一大家的管家。

    事实上,剑胆琴心的女子不仅成全了丈夫,成全了家庭,更是成全了自己。

    -END-原创作品,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记|李蕙仙与梁启超二三事,嫁给穷小子,被称为比林徽因更有大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yn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