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三期【喜】主题征文
俊青和燕妮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证,这个小本本承载了他们多少努力只有他俩知道。
二零零八年他俩毕业后一起来到了上海,这个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名字的地方。初到这里他俩都被惊呆了,不光是高耸入云的建筑,地铁里来来往往人的走路的速度都令人惊叹。他俩从来没有想过会在这里扎根,只是想先赚几年钱再回老家。
开始俊青住在公司宿舍,燕妮通过网络在一所大学边上租了一张床铺,两个人的工资都才一千多,扣除房租、日常开销,剩余的就够回家过个年。
后来俊青换工作,公司不包住宿了,两个人的关系也水到渠成,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两个人干脆扯了结婚证,租了一间房间住在了一起。
毕竟是年轻人结婚时根本就没考虑过房子的问题,俩人老家离的甚远,至于后面回谁的老家就没有谈拢过。双方都不肯妥协,就一直在上海飘着,拖着拖着就拖到了儿子的出生。
他们两个人的时候什么都不讲究,但是新生命的到来让燕妮有了想法。
儿子出生在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一楼的出租屋里阴暗潮湿,小家伙黄疸都是药物干涉才治好的。来给看娃的母亲也没有像样的地方住,在阳台上临时搭了一个床铺,下雨天尤其难熬。
一天晚上还在坐月子的燕妮,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像是对俊青说又像是对自己说:“买个房子吧。”
俊青听了就当个玩笑话:“好好坐你的月子吧,买房子怎么可能啊?”
燕妮也知道凭他俩那几万元积蓄在上海买房有多难。
但是这个想法生出来了就很难消掉了,燕妮开始关注房产中介的看板,手机上关于购房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俊青周末也开始去看房了。
他们住的地段太贵了,虽然那里住习惯了,但是现实就是买不起,他们的目光转向郊区,各个郊区的房价都了解了一通,最后目光落在了燕妮工作的那个区。当时单价还在一万多,拼拼凑凑还能承担起首付。
看来看去俊青看中了一个配套设施还不错的老破小,房价九十万,首付百分之三十要三十万。
父母就不指望了,年龄大了不能再吸他们的血了,好在双方都有兄弟姐妹,但是都不富裕,一万、两万的借,最后缺口还有十万。
燕妮借此检验了一下自己朋友圈的质量,至今都记得自己打好草稿,蹲在厨房给朋友打电话时手心出汗的场景。
一圈电话打下来发现自己平时无比看中的友情都是玻璃花,中看不中用,也就借来了一万块。
燕妮鼓动老公去提前预支工资,老公倒也厚着脸皮去了,从老板那里借来了五万块,最后的缺口还是燕妮老爸给填上的。
去房产交易中心过户那天又是一个雨天,平时都特别讨厌下雨天的燕妮,却觉得那天的雨下的让人舒爽,就像她激动的泪水一样。
拿到那个红本本,里面的内容燕妮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但是它就是一个证明的存在,证明他们在这里有固定的住所了,再也不用大包小包搬来搬去了。
他们买房前的最后一次搬家是燕妮印象最深刻的。以前东西不多,拎包就走,这次儿子的东西都占了一多半,摊在地上都三四个平方。
当时燕妮在坐月子,老人也搬不动,俊青一个人来来回回搬了好多趟,看着俊青体力越来越跟不上,塞了一百元让收垃圾的帮忙搬,才顺利完成了那次搬家。
儿子上学也有着落了,不管是家门口还是菜场的学校,外地没有房子的都很难上,这下都解决了。
要不是燕妮有洁癖,她就给这本子一个吻了。
不管大小,漂泊多年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