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脱不花
首先罗振宇在给本书作序言时,有一句话扎进了我的心里---传经送宝而又不显得好为人师,是可以用“分享”这个词来实现的。我们对孩子可以分享,而不是讲道理,那也不需要在亲子关系上做文章了。
其次,脱不花本人的序概括了本书的一个核心思想:沟通不是讲漂亮话,而是建立信任关系。目标不是把话说了,把事办了,而是把关系延续下去。关系好了,天地自宽。作者在后面也送给了我们一张明信片:好的沟通不在于此刻,而在于未来要面对的所有时间;好的沟通不在于你是否能达成眼前的目标,而在于你能否不断地自我塑造;好的沟通不是你和对面这个人之间的事,而是你和整个世界之间的事。这可以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处理情绪时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怎样调整到最好。
本书作者从六个部分渐进式的阐述了如何实现关系上的沟通。
第一个部分是倾听。沟通的起点是倾听。十目一心耳为王,耳朵听清楚了,再去动心,心明了了再去表达。先表达事实,再谈感受和期待,只有明确了对方的真实期待,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沟通=倾听+头脑三个框(事实、情绪、期待)+正确积极正向的回应。
第二个部分是沟通的三大原则。也就是开放性、目标感和建设性。开放性=扩大共识(用我们)+消除盲区(问意见)目标感=方案力+实现的坚决性建设性=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作为起点)+可持续的行动阶梯+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落实
第三个部分是沟通的舒适性。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告诉我们,能否完成一次友好的沟通,是要看自己的心是否开放,是否看得见别人,看得起双方的沟通。沟通是一场双向奔赴。
如沐春风的沟通=破冰+赞美+激励+说服+辅导+安慰。
那么破冰就是一次温柔又关键的博弈,奠定了沟通双方的基调。
破冰=经纬双向卡位+展现关切+营造掌控
赞美是在关系基调上的灯光调节,
赞美=打追光+轻轻地、简介地、无负担地互动+深深的由衷的欣赏+常常地、适时反馈在好的基调和温和的灯光下,引领激励对方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前进。
激励=及时赞美+行为建模+反馈闭环
换句话说:想要在打下基础后向前推进发展,就可以说:你做得真好,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对我有什么样什么程度的启发。
在这三步后,对方已经开始思考你所受到的启发和自己所能帮助你的链接了。这时,就可以进入到如何说服对方支持自己了。
说服=说话有充分的准备+让对方熟悉自己的方案+站在对方的角度说清自己的方案
在沟通中有一种情况是辅助。它是自上而下,有老及新的,沟通中强调不代入自己的目标,把集体目标放在前方的终点处。
辅导=植入对方“我想要”的目标+让对方发现哪里是盲区+打开“结界”的复盘中成长
通过询问对方在处理某处时是怎么思考的,来启发他的发现。
还有一种沟通叫做“安慰”。
安慰=轻度介入+提供支持
安慰的前提是能感受他人之感受,掌控好边界,节制、温和的安稳,并用同理心提供情绪上和经验上的支持。
第四部分从批评、提意见、绩效面谈、主持会议四个情况下谈沟通中的难题。·
批评=控制环境+定义问题+刷新动作+设定反馈点+完成重启。
批评不等于责备,它是为了更好的目标做出的必要的刷新·
提意见=事先征求同意+定义双方关系+提供具体建议
把提意见转化成提建议,以发展关系作为前提,解决问题作为过程和结果。
·绩效面谈=营造正式感+换框
架绩效面谈是开启未来,扩大团队认知框架上的共识感(共同体效应)
·主持会议=行为设计+全程控场
主持人是牧羊人的角色,要清楚会议的目标是什么,流程怎么走,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效果。其中如何引导和控场则是事先设计好的。
第五部分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沟通方法。
·道歉=关闭过去+承诺未来
道歉是把错误变成促进关系的好机会,带着方案的道歉,增进了彼此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距离。·
调节矛盾=处理情绪+重建目标+最小改善《非暴力沟通》一整本书都在讲这个点,不再赘述·
求助=别人帮得了+自己值得帮
当你的努力只差一只手的距离到达终点,那你求助才是有效求助。
·拒绝=开门见山+移花接木
在明确了边界的前提下,直接表明立场,提出更优化的方案供对方重启欣赏,拉近新的层面的关系。
第六部分:让自己发光的“高光时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这个部分的一句话:“高光时刻”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中,这取决于我们是不是那个“准备好了的人”即便是即兴发言也是要有提前准备和刻意练习的。
即兴发言=万能开头(比如自我介绍)+谈感受/谈事实会聊天=传递对方的尊重(比如倾听/请教)+传递你自己的价值(或价值观) 让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汇报/
提案=融合双方目标+抢实质进度+提出最小化诉求(向对方呈现结果而不是请示)
竞聘=肯定现有战场+我的独特打法+充分的准备
(不论竞聘是否成功,都在关系层面打开了新的境界)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来总结:“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玩的是关系,不是结局“我们每天清晨都在修己的路上行走,也开始明白传灯和渡人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