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4ff065498e45a805.jpg)
不知道是巴菲特还是芒格说过:“一个人要想过好自己的人生,只需要几十个好的思维模型就够了”。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而言,有十个模型就足以应付平淡人生吧?最近有个思维模型渐渐在我脑海中成型,那就是“局部优化”的思维模型。什么叫“局部优化”?指处理一件事情从最开始的粗糙不堪,到后来的精细化过程,不断想着在细节上怎么把它打磨,使之更为优化。这类事情,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局部优化”的思维模型来对待。
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我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快走运动,但现在城里面比较好的散步场所并不多。在街道上散步,来回穿梭的机动车比较多,不仅有尾气污染、噪声大,而且不太安全;人行道上本来好一点,但一些无良司机把车子乱停乱放,逼的人无路可走;公园里要好一些,没有机动车噪音污染,只不过公园就这几座,久而久之也有点腻烦,如何优化自己的快走环境呢?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走路一个大型小区,小区内实行人车分离,空间非常之大,里面的道路宽阔干净整洁,在楼宇之间四通八达。而且早上小区里面起来的人很少,道路上几乎看不到人,是个非常适合散步的地方,一下子我就觉得自己散步的环境得到了优化。这个环境并不是我打磨出来的,但是“能够发现到”也是一种优化,不是吗?
后来,我对在小区里散步的路线进一步优化。之前我是沿着小区四周全程走,走了一大圈,微信计步大约3000步,我一般走两圈完成6000步的计步数,加上来回自家的距离总计约8000步不到,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运动量。走了几天后发现沿小区四周走,在靠近小区南面出口处有一大段路路况要差一些,而且来来回回的人比较多比较嘈杂,散步的良好体验感不太强。假如把沿小区四周全程走,压缩到一条路况又好、人迹又少的循环线路上,是不是会更好呢?昨天早上我做了这方面的尝试,果真让我找到了一条循环线路,体验感一下子增强了好多。线路的“局部优化”给我的生活幸福指数添砖加瓦。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说我们的一日三餐。从内心来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日三餐做出来的食物科学营养美味,吃起来很有食欲。不是有句流行语这样说的吗——“世间万物,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民间的俗语也说“民以食为天”,吃对一个人是挺重要的!但又有多少家庭主人公,能够拍胸脯说自己做出来的饭菜很好吃?好吃的也是极少数,否则中国的餐饮业就不会这么发达了。因为家里弄的饭菜很一般,所以很多国人才会跑到外面的馆子店里大吃大喝呀。
把一日三餐的饭菜做得营养又美味,也是一种“局部优化”。我组建家庭近20年,自己生火做饭也近20年了,说句实在话做饭菜的水平一直很一般,开始这些年烧出来的饭菜甚至还难以下咽。原因何在呢?首先是脑袋里面从来没有把饭菜烧得更好一点的概念,饭菜烧的好不好无所谓,这是一种蒙昧不觉悟的状态。其次是生性比较懒惰,炒菜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要炒好几道拿得出手味道鲜美的家常菜,认真花个一两年的功夫反复琢磨,一定会进步迅速!就看你愿不愿意勤劳一点了。最后还有一点,可能观念上“自我设限”的因素也有一些,总认为自己炒不好菜,一说到烹饪出美味佳肴,就联想到那些大饭店里的大厨,观念上出现了偏差。
事实证明,我现在炒菜的水平还不错。自从上面的“三个限制因素”全部纠正后,人变得勤劳肯琢磨,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炒得出美味的家常小炒,并且充分认识到一日三餐的美食对提高自己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性,然后改变就发生了——炒出来的菜大部分还挺可口的。为了让小炒变得可口,我还注重了食材的选择、调味品的搭配、火候的掌握(炒菜的诀窍要尽量炒熟,这样食材才会入味,良好的口感不就是追求味道的浓郁吗?)当然我也反对过于荤腥厚腻,食材的原味也要追求。
通过以上两个简单事例的举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局部优化”的重要性。当然“局部优化”在工作领域也有很多表现,这就是我们在工作领域经常听到的“细致、精致、极致”的说法,要想在各类工作考核中取得优良的成绩和排名,不断对某项工作进行“局部优化”是一招关键的举措,这里就不多谈了。
讯飞语音输入58分钟,全文1630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fae978a52dd96a9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