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作者: 秋里 | 来源:发表于2020-02-18 17:48 被阅读0次

人们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其然均为以,以之授之

[题型示例]

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 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

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

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 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undefined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

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相关文章

  • 2021-04-13

    1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的阅读理解跟我们平时说的多阅读那个阅读是不一样的。阅读理解题是题目,阅读是阅读。做对做好阅...

  • 八种阅读理解能力(转载网上)

    八种阅读理解能力 ⼀、快速阅读理解能⼒ 在考试中,阅读理解是限时阅读。它主要考查考⽣两个⽅⾯的阅读理解能⼒:⼀是...

  • 【读书笔记】《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二)

    阅读活动中的理解 摘录: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然而,阅读活动中的理解却真不那么容易理解。理解有不...

  • 《教师成长力》第二周阅读作业——重新理解阅读

    内容概述 阅读,能加深理解,改变理解,重构理解。在今天,对阅读也,需要重新理解,重新理解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和...

  • 阅读理解

    明白书的脉络, 快速查看目录, 明确读书目的, 精读各个部分! 及时内容输出, 加强长期记忆!

  • 阅读理解

    上学的时候,语文学习有一项内容叫做阅读理解,就是选取一段文章作为范本,从中提取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 近日...

  • 阅读理解

    【第1.1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19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1.1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 阅读理解

    题目一 题目二 三 四

  • 阅读理解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去上阅读理解,我特别喜欢阅读理解的老师。老师高高的50多岁,长的很漂亮。说起话来非常好听,...

  • 阅读理解

    今天是星期六,上午10:20我们有一节阅读理解课,因为是周末,我和妈妈起的挺晚的,不过吃过早餐后,我就早早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fn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