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悟记一(57)

悟记一(57)

作者: 张唤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4:50 被阅读0次

ZX-104,从我的观点来看,人的环境和精神应该是一个彼此塑造的作用,知道生产力获得解放作为分水岭,过去是环境主导,而之后是精神主导。可不同文化中只有西方的观念在解放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让精神在物质之中起着主导作用。至于中国,过去的精神,很明显都是围绕着物质,无论是文化的直接精神的儒教还是道教还是佛教,还是作为文化深层次精神的农民思维,都是跟环境所相关,这也是人直接通过物质与外界在环境中互动中的体现。虽然观念在发展,但是始终围绕着人的生活,而生活始终是在环境的作用中。但我们借助了西方的科技实现了现代化,但是观念却并不必然落到实在,环境的作用更加小,人的科技创造力更加明显,但人却始终被限定在物质和无意义的角色之中,成为价值的传递者,结果新的科技成了新的环境,而新的环境与其说改变了传统的观念,不如说加深了理论化的传统的观念。这其中有好处的一方面在于直面物质,而不是神,坏处的一面在于人的意义只是变成了物质,结果科技是个别人的产物,个别人又不是自己人,我们抛去了证明自己的同时,也抛去了科技的本身动力,以至于科技不是个别人的一时爱好,就是享乐的剩余。严格来说,时代再进步,问题在于人在其中到底是什么角色?(一定要把马克思和韦伯的理论渗透到我的历史解释,我的人生解释之中,而不是停留在把人当做一个完美的集体符号)

ZJ-200,自我神化,这种理性化的由慢性的意识支配的状态,就有点像境界了,本质上是人的自我肯定与责任的确立,再带点美感。

ZJ-226,这似乎是说,西方基督教的发展本身就是跟世俗妥协的结果,将自我组织在现实之中。

ZJ-227,清教是世俗化的表现,也是世俗化的过渡,也是人的生产力在偿还历史中环境给人造成的精神观念的影响。这也正说明,环境让人具有意志和认知思考时正是一个文化的良性上进阶段,文明的精神跟其中人的自我精神相关,当人自我实现之时,也就是文明实现,创造之时。而反过来说,也正是人的精神构成了文明的精神,最后恐怕要推断出环境处于一种要个人依附于自我解决生存,而不是依靠整体?。这也是文明的精神,会让过去的苦难只是成为过去,从而挣脱。东方正好因为环境的安逸,而不具备从中挣脱,有的只是朝代的循环,人口过多,战争,人口减少,重新来过,但是人的精神始终不具有创造上进的可能。即便孟子,朱熹的思维,也只是停留在美感的体验。印度更加是限定在一个负的死循环中。

ZJ-259,可以看出,判断某一个学说有没有某些观点,显得很胡扯,更多的是要看它对这些观点的重视程度如何(程度性)。由此就可以知道,不同的学说,中对各种关注点一定有一个侧重。而且一个坚固的理想的文化状态一定要有标准,去跟现实进行对照,判断现实中到底有什么,有多少,这样说的话,文化重要的不是丢弃,而是改造,而是强调,只能强调侧重。无源之水,看起来永远无法落实到现实。

ZJ-272,依附性,关联性,可以用来评价外来文化跟本文化融合程度的指标,比如马克思主义就比较关联性高,而基督教关联性比较低。这样的文化融合指标,倒像是文化学,文化哲学应该研究的?

ZJ-272,儿子之子,应该看做是一个人的生命的一个阶段的开始,人的生物性得到了一个最基本的保证

       ZJ-274,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似乎只是人的心理较之西方和印度没有彻底的依附依据,只能在现实中寻找,解决之道,正好在西方,民主制,让所有的声音表达,但是不应该将权力彻底交给人民。应该交给最有知识的群体,但与此应该让各个阶层彼此流通,以民主做保证。

ZJ-276,现世顺应,服从便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延伸下的美德。可以说每个哲学家思考都是从自身的饿感知开始,所以自身所处环境不同,势必对思想的感知也不同。而这样的感知总结之后便是对应于政治体制。可以说,现世的哲学本质上处理的还是权力哲学,从支配者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说服从,就是隐藏在孝顺忠诚之下的美德,后两者对应的是制度习俗规范,可本质上服从才是人的伦理思想,而远不是什么自我实现,远不是品德高尚。这也是某一个哲学家所倡导的哲学思想最核心的体现,是它最本质要强调的内容。

服从的反面就是不服从,不服从可以有坚持自己反抗,前者也可以叫独善其身,可以说这个词不仅是儒家道德的在孟子手中的理想化,也是跟道家老子过度的中介桥梁。对老子的诠释,不见得一定是如庄子做什么归隐,它更可以是心态上的让自己反对秩序的异化,保留自己的见地。可以说皇权跟官僚之间的矛盾本身就隐藏在支持它的学说之中。

服从也可以被美化成忍让坚毅。(这是我要做的,但忍让本身所包含着深深的自我认同,探寻自我)

这么说,道德作为一种提倡的规范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去解释,比如政治秩序,家庭秩序,社会秩序,冲突等等,但是在这些表面之下,有的一定是对人性的某种张扬,或者抑制,这些跟人的情绪执行息息相关。这才是人性最根本的道德,也是位于道德最核心的内容,其他的道德表面只是对某一特定秩序的维护,可本质上影响的是人性的某种表达。(道德科学-道德哲学-道德本质)

       ZJ-281,它们都不谈论权力,结果权力通过它们的内在规定而被规范着,只不过西方基督教有宗教更加隐蔽,儒家涉及不直接讲,只有法家讲了出来,虽然是用一种错误的形式。这也证明权力是人的一种本质。

ZJ-281,自大,傲慢,没有任何学说会倡导这种美德,但是它却会通过学说的内在规定,而被默认存在,或者默认倡导,儒家看起来要人谦虚,但当人去遵守规矩,在官僚中上升时,怎么会不自大,不傲慢。它跟贫困看起来正相反。

ZJ-282,印度的服从,比中国更加强烈,毕竟中国的是以世俗为基本,这就是一个衡量指标。

       ZJ-286,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的性崇拜更像是为了私欲的借口,神只是挡箭牌,它只是为享乐而存在。

       ZQ-20,我也支持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容侵犯的价值,如果要牺牲,只能他自己同意。可实际上,我又支持在政治决策中,在分配福利中可以不均等,可以为了某些人。这矛盾吗?可社会资源分配,怎么可能所有人均等,只能说要保证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我的一个基本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涉及各方各面的限度,这是体现公平,除此之外可以有功利的侧重。可总会涉及那一类要牺牲人的基本公平的事,要怎么处理?

相关文章

  • 悟记一(57)

    ZX-104,从我的观点来看,人的环境和精神应该是一个彼此塑造的作用,知道生产力获得解放作为分水岭,过去是环境主导...

  • 画.悟(57)

    现实冰冷, 童话却可以让心温暖。 ...

  • 禅语悟话(57)

    【禅语】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佛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活佛,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 【悟话】...

  • 袜子奇遇记(For Sock's Sake)  (2010-0

    袜子奇遇记(ForSock'sSake) (2010-06-27 22:57:43) 袜子奇遇记(For Sock...

  • 美好的回忆定格在这一秒

    所谓日记,日记,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写日记是为了扩大自...

  • 以小学之心,悟中学之道

    以小学之心,悟中学之道 ——记一次小学教研活动 ...

  • 悟记一(41)

    SS-77,人们不一定彻底了解过因果轮回,但是依旧愿意来用“恶有恶报”之类的话来安慰自己,这也正说明,中华文化的逻...

  • 悟记一(47)

    ZJ-4,可见人最初的理性都是经济性的,一切以实用为最后目的,都是深陷在经验之中。对民间多种信仰的信服,看起来也是...

  • 悟记一(48)

    RJ-169,我们也很强调忠诚,为什么它两千年来只是流于表面,而跟它一同提倡的孝却很好的保存了下来,似乎这里可以考...

  • 悟记一(54)

    HY-ii,看起来我就是遵循自然主义,反形而上学的空建。 HY-iii,按照我的知识论,人的价值和情绪之间的关联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悟记一(5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fw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