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174709/10c23095c30e2d9b.png)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论语集注》
處,上聲。焉,於虔反。知,去聲。○里有仁厚之俗為美。擇里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
《论语或问》
问:“‘里仁为美’,论语孟子注不同,如何?”曰:“论语本文之意,只是择居。孟子引来证择术,又是一般意思。言里以仁者为美,人之择术,岂可不谨。然亦不争多。”问:“美,是里之美?抑人之美?”曰:“如云俗美一般。如今有个乡村人淳厚,便是那乡村好;有个乡村人不仁、无廉、无耻者多,便是那乡村不好。这章也无甚奥义,只是择居而已。然‘里仁’字也差异。”
《论语新解》
里仁为美: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后说。
择不处仁:处仁,即居仁里仁义。人贵能择仁道而处,非谓择仁者之里而处。
焉得知:孔子每仁知兼言。下文云知者利仁,若不择仁道而处,便不得为知。
孔子论学论政,皆重礼乐,仁则为礼乐之本。孔子言礼乐本于周公,其言仁,则好古敏求而自得之。礼必随时而变,仁则古今通道,故《论语》编者以里仁次八佾之后。凡《论语》论仁诸章,学者所当深玩。
先生说:“人能居于仁道,这是最美的了。若择身所处而不择于仁,哪算是知呢?”
《论语注疏》
郑曰:“里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
郑曰:“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知。”
[疏]“子曰”至“得知”。
正义曰:此章言居必择仁也。“里仁为美”者,里,居也。仁者之所居处,谓之里仁。凡人之择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也。“择不处仁,焉得知”者,焉。犹安也。择求居处,而不处仁者之里,安得为有知也?
【学习讨论】
关于“里仁为美”:
其一:居于仁里为美。
朱子说:里有仁厚之俗為美。
汉郑康成:里者,仁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
《荀子·劝学篇》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
其二:居仁为美。
钱穆先生:贵能择仁道而处,非谓择仁者之里而处。
《孟子·公孙丑》:
孟子曰:“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仕兵学长:居仁地而辅仁,处仁道而安仁。其义一也。
或许《论语》本义只是“择居”,选择仁里而居,如同择友之时“无友不如己者”;然“居仁”亦是学者当努力的方向,如孔子即便居九夷,亦能“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德
于2018年11月17日
若兰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