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新解》里仁篇其三

《论语新解》里仁篇其三

作者: 杨洁5576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17:16 被阅读0次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释】:

      里仁为美: 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后说。

      择不处仁: 处仁,即居仁里仁义。人贵能择仁道而处,非谓择仁者之里而处。

      焉得知: 孔子每仁知兼言。下文云知者利仁,若不择仁道而处,便不得为知。

【译】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例子:孟母三迁

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释】

    约: 穷困、贫困。

    安仁、利仁: 安仁是安心在生活中处处讲究并实行仁道(安贫乐道);  利仁,知道实行仁道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都有好处(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译】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释】

      好: 喜爱,作动词。

      恶: 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

      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相关文章

  • 《论语新解》里仁篇其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释】: 里仁为美: 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

  • 《论语新解》“里仁篇”

    (一六)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1、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 《论语新解》所获——里仁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思念也。 德,德性。 土,乡土。 刑,刑法。 惠...

  • 论语笔记D2: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篇第一·(三)(四)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新解》里仁篇二则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

  • 论语新解6(4-6始)

    2022年5月31日 《论语》 《里仁第四》(六) 论语新解——钱穆 领读人 景彤彤 张子武 原文: 子曰:“我未...

  • 《论语·里仁》择其三

    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

  • 《论语新解》泰伯篇其三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ào)。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释】: 犯而...

  • 《论语新解》雍也篇其三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相关人物】: 冉求,字子有,...

  • 论语·里仁篇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解》里仁篇其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mv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