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感悟】
“虎妈”孟母与窦爸燕山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之所以名流千古,被后人奉为“亚圣”,是与他母亲自小对他的教化分不开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流传千年,和前段时间热播的《虎妈猫爸》里的妈妈相比,孟母在当年也是当仁不让的“虎妈”,为了孩子的前途坚决买了“学区房”;后又有“断织劝学”的典故,也是妇孺皆知,在此无须多言,今天我想分享的是窦燕山教子的故事。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出生于蓟州渔阳(天津市蓟县),共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窦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并聘请文行之士专门为其授业解惑。5个儿子也未让其失望,各个聪颖早慧,文行并优,被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然而,窦燕山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顺风顺水,门风得意。据传他是当时的富裕人家,喜欢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总是小斗出,大斗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终于得到报应,30岁还没有子女。一天夜里,他已故父亲托梦对他说:“你心术不正,恶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还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并且把没有钱上学的穷人家的孩子解雇来,免费授课。自那以后,窦燕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周济贫寒,广行方便,受到邻里的称赞。在以后的日子里,窦燕山也一直救济穷人,资助棺椁埋葬者27户,资助陪嫁者28户,资助做买卖维持生活者数十家,接济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数计。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便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现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这两者不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点点滴滴的渗透才会形成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父母的言传身教,邻里的待人接物,同伴的嬉笑怒骂,都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到重大的作用。
也许两千年前的孟母并不懂这些高深的道理,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朴素哲学她却深谙其道,并以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心为孟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中华民族奉献了一个千古圣人。
窦燕山教子的故事,以朴素的哲学道理向我们阐释了因果之道,司马温公在家训中也提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所谓“阴德”,用现代眼光看来,当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善行善念,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教会孩子处世之道,方能代代相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