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每月月底对上个月文章进行自我评论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记不起当时写作的心情,所以看着这些文章,去总有一种陌生感和新鲜感,这些也让每次的自我评论充满了乐趣。
11月3日 包饺子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和孩子一起包饺子的事,包饺子是传承,更是轮回。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包饺子,现在我带着孩子包饺子,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带着她的孩子包饺子,包饺子这项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便这样一代代传下去,传递的是团圆的理念和亲情的温暖。
11月4日 公园
足球公园被北龙湖分成东西两侧,我以前总在东岸公园跑,那天去了西岸公园,从跑步的角度来对比了两岸的功能区划、人气和路线等方面,比较两岸的公园。
11月5日 好运设计读后感
好运设计是我与地坛这个散文集中的一篇散文,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的写法很像一个小说大纲,从整体上设计了小说的大体内容,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推进故事情节,让我产生了仿写一篇小说大纲的冲动。
小说大纲展现了小说的整体的风貌和人物的命运,作者通过设计这样一个好运的人生,淡化自己身患残疾的痛苦,借此神游一把好运的人生。
作者发现结果不重要,过程最重要。虽然自己身患残疾,却因此拥有大把时间去思考、去写作,对幸福的感受力很强,最后得出了上帝爱我这个结论,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11月6日 仇恨和爱情
这篇文章就是参考好运设计仿写的一部小说大纲。
这是一个复仇故事,男主角的宿命就是为父亲报仇,可在报仇的过程中爱上了仇人之女,在复仇和爱情之间选择了复仇,到了最后,男主角复仇成功,仇人死去。可仇恨的消失并不能让他感受到快乐,反而觉得人生没了目标。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爱人也要死去,让他心中充满了痛苦,才感觉到仇恨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只有爱才能让他体会到生命中的美好和幸福,最后他选择为爱人殉情。命运就是这么残酷!
在写短篇小说的时候宿命感还没那么强,大体上都是一时一处的风景,未来还充满了很多可能性。可在写长篇小说的时候,总感觉在一点点描摹人物的命运,最终走向一个无法挣扎、无力阻止的宿命。写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慈悲心比以前多了一丝,也对生活的热爱多了一丝。
活着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只要活着,就有无数可能性发生。仇恨确实很有力量,但这力量并不能让我们觉得幸福,只有爱情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所以,在我们还有能力爱的时候,尽力去爱吧。
11月7日 信息
大概从二十年钱,我就开始不怎么看新闻。这一点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我有时候想想也觉得不好意思,不知道这到底是性格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所以总在为自己找理由。
一方面就是很多新闻都没有真相,另一方面就是知道真相也没有太大意义。
对我来说,信息当然重要。当然有意义,但它不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而我每天只做对我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这是我的选择、我的生活,也是我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最钝感的倔强吧。
11月8日 喜欢
自从盼盼出生之后,我偶尔在闲暇的时候也想过孩子到了青春期会不会遇到早恋问题。可我没想到,仅仅在她五年级、10岁的年纪时候,我就面临了这个问题。
老师收了孩子上课传的纸条,上面有喜欢的字眼,这让老师非常重视,所以告诉了家长。这篇文章时我在和孩子沟通之前对早恋看法的梳理。首先传纸条肯定不对,可以先下课传纸条。另外,喜欢是人世间最平常的一件事情,但喜欢不是爱,你可以很放肆地喜欢很多东西,但是爱是克制,需要牺牲和奉献。老师和家长谈早恋色变,主要是因为害怕你产生逆反心理,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跟家长对着干,导致你真正重要的东西也就是学习被耽搁。
后来跟孩子沟通后,我才明白纸条上虽然有谁喜欢谁的字眼,但那只是同学间私底的传言,孩子有些好奇心,却并没有喜欢谁。谁没有青春过啊,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也觉得不值得大惊小怪。
很多时候,该发生的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发生之后,一味地禁止,反而让孩子们越;来越感兴趣。反而你理性的对待这件事情,不要大惊小怪,适当地引导孩子,让她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也能理性的对待这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