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父母都很在乎。总希望孩子能够充分、高效、有计划地利用时间。这样的要求表面看很合理,但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劲。
今天听了昱竹老师的讲座,顿有提壶灌顶之感。她认为这样的时间管理背后确实有一些坑。如果处理不当,真的有可能会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
希望孩子可以把时间装满。
我们总希望孩子充分利用时间,每分每秒都要做重要的、有用的事。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无用之用也非常重要。
有时,他们需要体验自己的内在感受、需要去完成内在的情绪平衡,那他们就有可能会耍一会儿赖,或发一会儿呆。看起来没有什么结果,但是对于他的成长很重要。
有时孩子会发呆,做白日梦,这是在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时。又或者他们会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却在积累他们对认知的事情。比如,他们可能会看蚂蚁打架,会观察一朵花的颜色。
我们总认为,做了有用的有结果的事情才叫做时间有效,我们也要有充分的空间让孩子去做一些无用之用,否则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不够,或者会妨碍他内在的美感,妨碍他未来的哲学思维。
希望孩子的时间管理高效。
这样的要求,也没有什么错。但如果一个孩子的时间管理总是很高,我们就要警惕极有可能他总在做舒适地带的事情。因为他要表现出一个高效的状态,他就一定要做经验范围内的、做他擅长的事儿。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他会避开那些有挑战的工作,他就错过了自己的生长点。
而且孩子的状态极不稳定,特别是在7到14岁期间,他们有很多的情绪需要处理,这也是他们要做的功课。如果总要追求高效率,他们就会拒绝连接自己内在的情绪反应,他们的情绪体反而就会变得僵化,会妨碍他们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希望他们规划好的事情就实现。
希望他们规划好的事情就实现,的确他们需要学会有承诺和负责任。但是在他们成长的早期还不那么了解自己真正的热爱是什么,还不那么确定自己的学习风格是什么,他们总是要有一些探索和不断经历挫败的余地。如果定了一个目标,就一定要实现它,那就极有可能引发两种趋势:
一、慢慢地他不再愿意承诺,没有人喜欢被一个计划绑架。
二、他的确按部就班地去实现某些承诺,但是他不愿意做出新的创造。因为创造是要浪费时间的。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其实要的并不是他们用好时间,而是要孩子们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节奏。透过时间的管理和学习,他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真正的渴望和热爱、了解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学习风格。这样他们也能够不断的找到新的生长点,这样的时间才是有效率的时间。
不怕孩子浪费时间,怕的是他在按部就班的时间表里找不到自己真心的热爱,找不到自己的重心。
家庭教育要做的不是要孩子们正确,而是要他们生长。我们要尽力做有教育智慧的父母,培养有生命力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