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作者: 深夜藏海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23:06 被阅读0次

这确实是一部作者与读者讨论思考的一本书,就像作者在前记中所写的那样“这里所述的看法大可议论。”会感觉到作者突然抛出一个观点,继而又自己否定了,引出新的需要更多实验来验证的问题。这样的阅读体验真的非常有趣,本来这种学术性的论文我是不感兴趣的,但却一发不可收拾,用较短的时间看完了。

读完之后,觉得这个社会,是以两种速度在前进的,一种是现代化光速,一种是乡土式“车马慢”,并不是说智能科技没有覆盖到有些地方,而是一种生活节奏。其实在“耍都”——成都可能体现得颇为明显,因为从很早的时候,成都就被定义为“承平安闲”的地方,是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依山傍水,搓麻将、喝盖碗儿茶、吃火锅 儿、听川剧、摆闲龙门阵。简直一个词“巴适”。可成都人当真这么闲吗?不然。构建“实验室”体系、打造西部科学城、在蓉高新技术产业破万……但这两种生活节奏并不十分冲突,仿佛是光速探路来使得“车马慢”。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是这种“车马慢”的乡土社会所容易满足的。

乡土社会也就是基层社会,是根植于土地的社会,是一个每个身处这个社会的人对周围的人、事、物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社会,更是“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现在很多老年人不愿外出、搬迁,那是乡土社会传承下来的情愫,是对土地深厚的眷恋之情。可慨的是现在“乡也再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乡愁也不再像古时那么“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可能年轻一代到了晚年时,就图个清闲舒适,只把他乡作故乡也不觉得是很稀罕的一件事了。

乡土社会中的人的行为是对一种规距熟悉到不假思索的表现,就像他们的信用一样,直到现在,都美名海外。所有的事图的都是“心安”二字。虽说“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乡土社会是有些守旧,迷信。但那种质朴,近于自然,泥士般的风俗却是令人有些羡慕的。

所感只是冰山一角,皮毛而已,书中有几章还是如在雾中,却也不求甚解地读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抽空还得重温一遍了。

相关文章

  • 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

    「乡土中国」读后感 最近工作比较忙,没什么时间看书了。断断续续的用了很长时间才看完费孝通的这本《乡土中国》。然而这...

  • 乡土社会—血缘关系的社会,无讼的社会?

    「乡土中国」读后感 关于<血缘与地缘>的感悟 血缘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继嗣,划分立场的。乡土社会是个血缘社会,一个村落...

  • 中国的乡土——《乡土中国》读后感

    对于乡村,平时其实很少接触,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一些影视作品都没怎么看过,看过最相关的也只有网络小说中的种田文了。虽...

  •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2018.08.11 社科4号大厦.沈阳梦想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 看完了《乡土中国》,...

  • 《乡土中国》读后感

    这本书的简介《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一共由14篇论文组成。是由费孝通先生于上...

  • 《乡土中国》读后感

    文/1603 第一次知道费孝通先生,倒还不是因为这本《乡土中国》,而是因为其另外一部作品《江村经济》。在这部作品中...

  • 《乡土中国》读后感

    从前听过不少人提到这本书,都满是赞扬。暑假一读的确如此,费孝通先生通俗却又不失深刻地解释了令人费解或又是习以为常的...

  • 乡土中国读后感

    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我理了一下大致的方面,提出了两个这本书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比较中国...

  • 《乡土中国》读后感想

    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古至今,农民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是很高的,农民对社会...

  •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这本书,主要讲述地是中国的乡土社会。我们现在的现代社会和那时中国的乡土社会不同,是经历过社会变迁的。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k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