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内容包括“回应”和“倾听练习”两个部分。以下是早读心得整理:
1.回应的作用
人们为什么需要回应?想象一下我们对着一所空旷的大房子说话,无人应答时的感觉,那会是一种失重感、恐慌感。心理学上有句话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所以,回应很重要,有回应才能有交流。回应能让说话者感觉到被尊重、支持、鼓励或者哪怕只是陪伴,回应还能起到澄清的作用。
2.回应的分类
回应可分为一般性回应和明确性回应两种方式。一般性回应是模糊的、笼统的,可通用于各种情形,常见的如“嗯”“啊”“原来如此”“确实”,或者点头、摇头、眼神的交汇等肢体性语言。
明确性回应则是根据情境给出的特定的回应,不可通用。比如回应感受:看到同事们都那么辛苦,你却帮不上忙,你的心里很着急。
无论是哪种回应,都必须要让被倾听者感觉到被尊重,而不是敷衍的或者厌烦的。
3.回应的内容
回应是对倾听状态的反映,适时、合宜的回应体现的是倾听的有效性。倾听时要秉持未知、好奇、欣赏、尊重的态度,听倾诉者陈述的事实、倾诉者的感受,以及倾诉者期待的是什么。与之对应,倾诉者的情绪状态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如表现出紧张、退缩、激动、恐惧等时,咨询师就要及时给出明确性的回应,给予支持、鼓励,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陈述事实部分出现的矛盾也是倾听者要明确回应,以获得澄清之处,其余情况一般性回应基本就能支持到对方。
4.回应的原则
适时性、及时性、合宜性
适时性强调的是时机,如果当事人一句话没说完,倾听着突然打断就是不适时的表现。
及时性对应的是倾听者的需要。此时此刻,我需要你肯定我、鼓励我、支持我,你立刻就可以给到我,就像饥渴时的食物和水一样,等我已经填饱肚子的时候,那些东西就失去了意义。留守孩子是得不到及时回应的典型群体。
合宜性则重在内容的准确和态度的尊重方面。批判、打击、轻蔑的回应是添堵。
联系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都经历过没有获得回应的时候,也许对方是有意的,也或许是无意的。有意为之的充耳不闻令人愤怒,无心之过的没听见令人沮丧。
孩子小时候会在得不到回应时,把家长的脸扳向自己,要求“你听我说、听我说嘛”,长大后还会那样吗?当然不会!但需求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