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的一个高三学生,高考报名时与同学来找我借钱,说是没钱交报名费用,我不假思索地拿了五百元给她。后来高考结束、毕业离校,她也一直没有再提还钱的事,时间一长,我也淡忘了。
有一天,跟几个老师一起吃饭,席间谈起这届学生,一个老师说,女生李X借了他二百多元,都毕业走了至今未还。立刻又有两个老师附和,该生在高一、高二时也借过他们的钱,从几十至上百元不等,很少有主动归还。于是话题又转到了这个李X的吃穿消费,衣品档次不错,经常嫌校内食堂饭菜不好,外出下馆子……我意识到这女生可能三观出了问题,暗自思忖,这借出的五百元钱恐怕不能再提了: 一来没写借据,李X撕破脸不认账,自己岂不落个讹人的恶名;二来假如对方泼一盆"不轨补偿"的脏水,自毁名节,污我清白,那将如何收场?估计这借出的钱,大概率成了不可言说的赞助款。当时我的月薪,还不到一千元钱,五百元相当于我半个多月工资。
高考过后不久填报志愿,与李X借钱时同来过的那个张姓女孩,来让我指导她填报志愿,我随囗问了一句"李X今年考得怎样?"该女生于是又问起李X向我借的五百元还了没有,我说"没有,从借钱以后,我都没有再见李X了。"张同学立刻义愤填膺,"这太不象话,借老师那么多钱,咋能不再提说呢!我之前催过她两次,她先说自己暂时钱没凑够,过几天还。后面又问她时,她说已经还过钱了。"我知道李Ⅹ撒谎,也许是她真有困难,便说"没事,毕竟师生一场,钱实在还不上就算了"。张女孩正告我说,"老师,你放心,这五百元我一定帮您要回来!说好借的钱么,咋能不还呢。她这么做,不光自己不讲信用,连我也附带失信于您了,这让别人咋看我呢?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与她合伙骗人钱财!"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笑了笑。
又过了一个多月,填报高考补录志愿时,李X与那个曾陪她借钱的张同学一起来找我,红着脸说钱还迟了,请我原谅。张同学眼睛一直紧盯着我看,示意我收钱。我笑着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明白,依李X的为人处事,这五百元能还回来,张同学一定是费了不少心思,或许是她垫钱给李X让来还账,也未可知。
我于失望中,些许有了一丝欣慰。失望于个别学生的做人原则,守不住"借钱要还"的底线,钱财面前见人品,这无关数额多少。如是捐赠,你可坦然接受,不用计较偿还与否,即便这样,至少也应心存感恩,而𣎴是躲避不见。欣慰的是,还有明事理、懂交节的张同学这样的义气人,把自身信誉看得高于一切,在金钱与人品二者之间,能拎得清轻重取舍。身为人师,我也就无愧于"传道、授业、解惑"之立德、树人职份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