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夜雨述怀

夜雨述怀

作者: 韩珠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1-24 09:47 被阅读0次

【宋】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诗词赏析

首联直接切题,并且将作者的心情表达出来: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如麻。深夜的风雨吹打着庭院中的芭蕉,将“我”心中如乱麻的新愁悄然地唤起。

“撼”字,在将风雨吹打芭蕉的那种凄凉情景临摹出来的同时,也很自然地让风雨“撼”动了读者的心灵。我们仿佛看到了风雨的猛烈、芭蕉的无助,也仿佛听到了夜间最为萧瑟的声音。

“唤”和“乱”充分地道出了作者的心情。这种乱如麻的愁闷,表面看是作者在听到风雨打芭蕉之后产生的,实则它是作者原本就暗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愁闷。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偏偏用“唤”来领起后句的原因。

颔联用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典故: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梦醒后感觉自己身轻如蝶,病情好转后,才知道之前看到的影子并不是蛇的影子。

“身似蝶”化用的是《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此典故后来被人们用来称梦境,而作者将其用在诗中,意在通过梦境来体现自己恍惚的心情,含蓄地表达自己被愁所困的一处精神状态。

“影非蛇”化用了《风俗通》中杜宣饮酒见蛇影的典故。作者引用这一典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刻画自己病苏梦醒后的一种状态。而如果再深究一下,我们还会发现,在这其中,还包含着作者的颇多忧虑,这种忧虑来自于作者对家国的关心和对自己前程的担忧。

颈联的内容更细腻生动: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当酒进入愁肠以后,“我”的脸上也泛起了红晕,眼前的银灯默默地燃烧着,一任它结起了灯花。

“借酒浇愁”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了,它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者在颈联中特意将自己借酒消愁的情景裁剪下来,不但让此诗因为画面感而显得生动,更让诗中的凄凉之味因画面的定格而显得富有感染力。

最后一联当为点睛之笔: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作者在风雨之夜独坐的过程中,他听到了杜鹃的声音,这又让他的愁闷不由得加深了一层。

“杜宇”这个物象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感伤之情,所以当它出现在此诗的尾联中时,就能够很自然地与此诗的情感色彩相互融合在一起,并且很准确地将作者的心情表达出来。

相关文章

  • 述怀

    嘤嘤孤鸟鸣, 幽幽常惊心。 殷殷求友意, 切切合吟情。 浩浩佳木立, 凄凄漫回音。 久久不绝耳, 默默泪沾襟。 2...

  • 述怀

    幸逢晴空意气平,喜见宏日却东行 九龙驭空暮接踵,三美催齐做登临 时气昏晓非干我,政局虞诈修是心 事不关己莫开口,隄...

  • 述怀

    中原初逐越,投笔事戎轩。 纵横针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渴天子,驱马岀关门。 清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

  • 述怀

    翻开残冬的眼睑 早春的泪水徐徐落下 落入细碎的叹息 理想了无踪影 如记忆中的断壁 双颊的稚嫩早已褪去 无心的羔羊啊...

  • 述怀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要做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一千个...

  • 述怀

    远去斜阳照寒枝, 静坐无思安何处? 云暗风吹凉侵身, 残花落叶相应眠。

  • 述怀

    痛我心者, 昨日错把良机失; 激我愤者, 今日更上一层楼。 成败得失本常事, 莫说欢喜莫说忧。 任尔荣辱随风去, ...

  • 述怀

    世事艰深都似海,浮波翻滚浪淘身。 人间沾染红尘事,心底只留无奈痕。 沧浪水浊能适足,玉壶冰释枉初心。 冰心玉屑消磨...

  • 述怀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丙申已逝,金凤祥临。自余入羊城,时已三载。此去经年,徒增年轮而。新旧之交,凭栏俯首。寄情遐思,...

  • 述怀

    魏徵这首《述怀》在诗的唐朝里称不上一流,但在初唐,这首诗却在言志的同时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写出了为君王赏识者的抱负。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雨述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op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