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就是所谓的“知行不合一”,没有真正践行一些看似简单的大道理。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修炼知行合一呢?
华杉老师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给我们提供了两点建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一是要做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扯淡。
知行合一,还得从语言开始,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开始,从不扯谈开始。只说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不说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
维特根斯坦有句话这样说:“思想是命题,命题是语言,人有能力构造并使用语言,但不能从日常语言中获得语言逻辑。语言掩盖着思想,就像衣服掩盖着身体,因为衣服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显示身体的形状。”
“衣服的设计不是为了显示身体的形状”,就像你所说的话,不是为了真的体现你的所想。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华杉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他时常接受媒体采访,他就发现,很少有记者能知道自己在问什么问题,大多数都是在说梦话,在扯谈。
比如,关于品牌营销,有记者会问:“有观点认为,过于强调‘超级符号’会导致产品物理层面、产品核心诉求、消费者需求三者之间没有真正链接清楚,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问题里的这些词——“超级符号”“产品物理层面”“产品核心诉求”“消费者需求”“真正链接清楚”,这些词根本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说,记者都不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扯谈的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不关心真假,只关心利益。“问出这个问题显得我有水平”,这就是记者的利益。至于这是不是个有效问题,他并不关心。
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也就是说,这人不说话,一说话,必定一语中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要做到,切己体察,事上琢磨,切实笃行。
你觉得一句话有道理,你就切己体察,就是对照自己,检查体会。事上琢磨,就是把道理放在自己的事情上琢磨。最后,切实笃行,一条一条地琢磨怎么践行好它。这就知行合一了。
简单的12个字,真正做到很难,因为生活中干扰因素太多了。今天明白的道理,在明天的事情上,你不一定就能做到。
华杉老师提供了一个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干扰,那就是养成一个习惯:“凡是你不准备效仿的事,你就不要赞叹,因为跟你没关系。”
“只关注自己的行为,只关注自己能做到的事,切己体察”,先养成这种习惯,你就慢慢地接近知行合一了。否则,你赞美别人就是扯谈,那就没有意义了。
怎么做到“事上琢磨,切实笃行”呢?其实就是把自己知道的道理,在事上体现出来。
简单来说,知行合一,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话,践行那些最简单的道理。
华杉老师列举了自己知行合一的一些道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专注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
日日不断,滴水穿石,不拔苗助长;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刻苦钻研,勤劳致富;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大道理,很多人都懒得去看。其实,这些最朴素的道理恰恰是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但凡我们能做好其中一条,都可以过好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