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其意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尽管遇到百般困难,还要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也听过这样的说法: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细细想来,此言的确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营造一种超然的境界,从事教育工作也必须要有一种极致的境界。
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传道、授业、解惑”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也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应努力达到的境界。
解惑,重在从方法层面指导学生增长知识。教师要以传承知识为己任,尊重学生在能力、性格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为学生答疑解难,传授知识,注重传授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增长学科知识,以清晰简明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复杂深奥的知识,能够结构化、简明化、系统化、准确化和形象化地将思想和信息有效传达给学生。
授业,重在从方法论层面培育学生增强能力。教师不只教授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准确提出问题,缜密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掌握和运用普遍规律。重视培 养学生面对不同情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在批判的火花、创造的喜悦的激励和驱使下,获得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重视帮助学生增强系统思考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作业能 力。教师不仅对学生传授知识,授之以鱼;还要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为己任,授之以渔。他不仅是出色的解惑者,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还是优秀的示范者,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共同分享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更是创新的倡导者,引导学生不断增长智慧,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困难。
传道,重在从哲学层面激励学生提高素质。就是用正确的思想去塑造学生,用坚定的信念去鼓舞学生,用规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拥有正确的价值追求的过程。教师的根本职责,更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永不停步。如黑格尔所言,生命在于过程,生命的力量在于灵魂的力量,在于思想的力量,在于不断地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超越自我的力量。教师要以崇高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引领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善于引 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引领学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用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心怀感召学生立志修身笃学报国,凭借充满人性光辉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艰苦奋斗,追求卓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