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了一圈《世界的凛冬》的书评,好像写某一个具体人物的不多,写黛西·别斯科娃的就更少了,女性角色中大家似乎更喜欢讨论茉黛、艾瑟儿、卡拉这种立场鲜明、勇于为理想奋斗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然而我虽然也很敬佩她们,但是更喜欢黛西这样有一段慢慢转变的过程的普通女孩。
本想好好排个版,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社团活动一个接一个忙得喘不过气来,只能先投稿回头再改了TUT
书看了一半多,我想先来分享下我对黛西的看法。黛西·别斯科娃是一个特别早熟的女孩,当很多同龄的女孩子沉迷于盛大的宴会、围在一块讨论谁更吸引人时,她已经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嫁给查理·法奎森。与其说是她喜欢查理(尽管她自己当时是这样认为的)不如说是喜欢嫁给查理能给她带来的好处: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与查理的结合对双方家庭都有好处,法奎森家有地位却缺钱,而别斯科夫家富有却没有多高的地位——既因为别斯科夫这个苏俄姓氏,也因为她父亲列夫·别斯科夫是个不怎么受人待见的人,他用暴力手段对待前来调解罢工事件的工会人员,也会用同样粗暴的手段来对待闹罢工的工人。
然而正因是为如此,才不得不说黛西是个精明的女孩,即使有着这样明显的劣势,她也还是搞定了老实而稍有些害羞的查理,只是输在了临门一脚——在查理将要向她正式求婚的当口因为她父亲对戴夫的陷害而不再被布法罗名流们接受。即使黛西不理解她父亲做的事跟她有什么关系,但她跟母亲还是因为他父亲干的好事而被排斥了,只能带着一腔怒火忿忿不平地离开宴会,临走前还不忘骂一句:“我要去伦敦找国王跳舞!”她的这份怒火是为了功败垂成的婚约还是被人们排斥而受挫的自尊心又或是二者皆有除了黛西本人谁也说不清。
不过黛西很快又振作了起来,因为她发现了一个更好的目标:博伊·菲茨赫伯特。一想到她将被人称为“阿伯罗温子爵夫人”和布法罗那些看不起她的女孩们在听说她的丈夫是博伊后惊讶嫉妒的神情黛西就激动得不能自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拒绝了深深喜欢着她的劳埃德,她坚信博伊是最好的选择,他能带给她想要的一切,为了让博伊向她求婚她愿意做出改变来迎合他的喜好,这一次,黛西终于如愿成为了她梦寐以求的“阿伯罗温子爵夫人”。为此她满心欢喜,这个名号对这时的她来说意味着一切,为了与夫家保持一致,她还参加了一次反犹太人的法西斯游行,尽管她对政治并不了解,甚至也不明白法西斯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她相信报纸上的文章,甚至无视她的犹太朋友伊娃的父母在德国所受到的迫害。
坦白的说,在书的前半部分黛西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她自私、虚荣、目光短浅,只看得见当下而想不到长远,这些缺点足以抵消她的魅力引起的好感。但是从第二册起她的思想渐渐开始转变,这种转变的导火索是博伊的不忠让她觉得恶心,他的出轨让她感觉失望伤心,促使黛西开始怀疑自己此前对“子爵夫人”这个名号的追求的正确性,她又想起了劳埃德,并对自己当初竟然无视他的种种优点而选择了花心的博伊而后悔。她的眼中不再只有名声和地位,她开始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了解当下正在经历的剧变,也终于明白了她以前去参加法西斯游行的行为有多愚蠢。而后发生的流产事件让她彻底放弃了对博伊的感情,这段婚姻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成为了黛西和博伊双方的牢笼,她在这个牢笼中感到窒息——她爱上了在流产时照顾她的劳埃德,却因为处在战争时期不得不照顾上前线保卫国家和家人的丈夫无法离婚,即使这个丈夫在成为保卫国家的勇士前是婚姻中的背叛者,即使在保卫国家的过程中背叛仍在发生,这听起来实在是很可笑。
很快,黛西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她发现博伊违背了此前对她的承诺仍与情人保持联系,因为怒火她没有在空袭发生时跟博伊他们一起躲起来而是一个人离开了,在路上她遇到了救护队队员诺比,于是黛西开着载着伤者的救护车前往医院,承担起救生员的职责,这份责任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尽管在某次救援中她可能会丧生,但她认为为一项崇高的事业献身比为了个人的满足而过日子要好得多,她意识到自己再也不会在意其他人的想法了,她也没有告诉救援队的同伴她过去引以为傲的子爵夫人的身份,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羡慕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曾经肤浅短视的女孩已经在战火中彻底蜕变成长。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黛西是如此的贴切,虽然书还剩一半没看完,不知道黛西最后会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但是我希望转变后的黛西能拥有一个好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