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是有一些想要表达的欲望的,但是这个欲望一旦达成,他们的行为就会减低。国外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实验之后发现,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轻易地说出来,那么他就会觉得已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这个目标反而不容易实现。但是如果能够将这个目标放在自己的心中,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去做,到最后才将目标告诉他人。那么这个目标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一些。同样的情况,也反映在孩子们的绘画过程当中。
当然这个理论是针对一般情况来说的,并不能够代表所有。因此,周老师在这里并不是建议家长们要求他们在绘画的过程当中保持绝对安静。要根据孩子的特性而定:
首先,对于比较外向的孩子,则应当适当地进行一些限制。否则很有可能在一节美术课过后,他是过足了嘴瘾,而绘画作品则是因为说话的时间太多而没有完成。
其次,而对于有些内向的孩子,他们的世界相对比较安静,通常没有太强的表现欲,所以内心的没有太多的想法,在绘画方面也很少会出现比较令人惊讶的作品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或者是老师和孩子们进行语言激发了,在和他聊天的过程当中,刺激他头脑中产生想法和形象,从而可以促进孩子们进行绘画上面的表达。
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孩子愿意用语言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身边的同学、家长甚至老师聊天都是为了能够吸引周围人的目光,他们想要从中获得赞扬。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他们说的话,反而应该关注他们的说话内容。如果他们是根据绘画作品进行的描述,那么我们就可以跟他一块儿聊一聊,帮助他们扩展想象;但是,如果说他们聊的是一些与绘画无关的事情,则要尽可能地提醒他们的注意力,拉到他正在做的事情上面去。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完成一幅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他们将自己的心思放在手头上所做的事情,而不至于三心两意。
总之,在绘画过程中,“说话”的作用放在不同的小朋友身上会发生不同的作用。让话过的小朋友少说,让话少的小朋友多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