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写公众号的意公子出书了。她用独特的幽默感为秘制调料,为读者烩制了一锅鲜香爽口的西方艺术历史,这让爱吃烩饭的我大呼过瘾。
初识意公子始于订阅号“意外艺术”,当时用趣味形式来讲艺术的订阅号还很少,“意外艺术”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把西方艺术的历史从特别的角度吹进了我的世界。
打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西方艺术,开始了解西方艺术的发展潮流,开始去博物馆看西方艺术展。为了能看明白西方艺术作品的意义与内涵,我甚至还专门去了解了傅雷的《艺术哲学》,翻完了几本厚厚的介绍西方艺术历史的书籍。但是,在我之前看的书籍当中,没有一本能够将西方艺术史的讲的那么地有趣、那么地接地气、那么地令人印象深刻。意公子的《大话西方艺术史》,成功地打破了西方艺术历史类书籍留给我的刻板印象,让西方艺术史从教科书式的文字走进了我的生活,也让一幅幅绘画、雕塑作品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故事。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西方艺术的起源也不例外。
意公子讲艺术的起源时总结:艺术的起源,竟然是“画个圈圈诅咒你”。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们相信,他们画下什么就能占有什么,比如他们画一头受伤的野牛,能帮助他们获得一头真正的野牛。
这种类似于祈福的行为,即便是现代人也很容易理解。就好比:中华大地上每逢春节,就会放鞭炮,把带来厄运的年兽吓走。这样我们来年就会有好运。
小时候看《希腊神话故事》,总也弄不明白哪些复杂的人物关系,总觉得特别混乱。比如:神话故事中,很多人共享一个爸爸,却又跟这个爸爸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这个逻辑谁看谁混乱。
《大话西方艺术史》中,意公子用十二个字精确概括了希腊神话讲述的重点:神的起源、王位争夺、宙斯情史。
希腊神话看起来人物繁多,剧情杂乱,但其实脉络还是特别清晰的,无非就是“神的起源、王位争夺、宙斯的情史”这三个部分;而《圣经》就是一个“人与神(即上帝)不断约定”的故事。
看了意公子的概括,再结合神话故事的情节,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兄弟姐妹和爸爸共有一个母亲了。
古埃及是很多艺术创作者喜欢的一个时代,并在众多艺术作品中独领风骚,这个时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创作者。卢浮宫博物馆门口的玻璃金字塔,就是以古埃及留下的文化遗产为灵感设计的,现在它已经成为卢浮宫中3件最知名的艺术品之一,知名度仅次于《蒙娜丽莎》和维纳斯雕像。
不过,金字塔再出名、再好看,也别忘记它本身的用途——法老的陵墓。
古代的埃及人认为人的肉体与灵魂可以分离,人死后才能复生。为了防止肉体腐烂,他们便将死去的法老制作成木乃伊,并将木乃伊存放在金字塔内保存。因此,古埃及艺术的核心,其实就是死而复生。
好像是很神秘、很难懂,但只要你知道,不管是金字塔、木乃伊还是“正面律”的壁画,它们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死而复生”的目的,就都真相大白了。
《艺术哲学》中提及:越是知识广博、腹有诗书的人,说的话越容易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归纳总结的知识点,也更具条理性。在我看来,意公子便是这样的人。
她的《大话西方艺术史》用简单的话语,讲述了西方艺术史的起源、发展脉络和核心意义,对读者了解西方艺术史极具启发意义。当我们欣赏一个艺术作品,明白了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就不难理解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涵义。
意公子有句话说的好:“我们不需要成为艺术界的专业学者,但也不能以纯粹无知的状态去欣赏艺术。”当我们找到专业和无知中的平衡点,就能打开通往艺术之路的那扇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