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其表 制度其里
(2018年11月14日高一年级期中考试,下水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的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否也应“水涨船高”,与物质文明建设相匹配呢?
铜梁退休校长吴定福老人舍弃安逸的退休生活,不仅把退休金悉数捐出,而且还拾荒卖废品,节衣缩食数十年,累计捐款超1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此大爱慈善之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文明传统;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依然还有“高铁装瘫充楞霸座男”、“高铁强词夺理霸座女”等不文明的行为频频上演。人们不禁发问,此霸座男女的文明修养和公民素质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是的,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时代精神与公共守则,我们要让美德和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用公共文明塑造健康安全的公共场域,构建匹配我们时代的精神文明。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公共文明”的定义。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举手投足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尽管民众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已成当代饮食守则;在景区,乱扔垃圾、涂抹乱画,机动车遇有行人过马路不礼让等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如果在等公交车时提前排好队、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再能够做得更好,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对整个社会来说,实现精神上的现代化也是一次文明再造的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和制度的确立,净化着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文明、理性正在成为时代的底色,支配着我们的公共生活。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期发生在公共场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事件才显得格外刺目,引发舆论普遍谴责。因坐过站,重庆万州一乘客与司机争执互殴,车辆坠江,15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同样的原因,北京一乘客抄起整箱牛奶砸向司机,造成事故;还有面对警察的正常执法,撒泼打滚、胡搅蛮缠……此类不文明行为的个案,考量着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所以,引发了全国人民的义愤,某种程度上,公众的“义愤”构成了健康社会的免疫力,形成了社会向善的道德土壤。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任何一种文明的成长和成熟,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支撑。社会学家认为,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法治和规则同样如此。对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绝不能轻易放过。公共安全需要人人遵守规则、敬畏规则。规则意识的养成,单靠道德说教、公德熏陶、自觉自律难以完成,必须依赖于制度建设,通过强制手段引导,让人趋利避害。
针对一些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行为,就应该及时制止,事后追惩,比如对于这样的乘客,是否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其他潜在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是否可以和个人征信系统关联?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人的行为,或许才能倒逼形成规则意识。
我们信仰法治、遵守规则,是为了让公共空间变得稳定、可预期。规则是文明的内化,被普遍遵行的规则就像安全带一样,是社会健康运行的安全保障。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作文材料:
2018年7月10日,88岁的铜梁老人吴定福去世,这个每月有四五千元退休金、拾荒卖废品几十年的老人,留下的全部家当,只有两箱衣服和一箱书,他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苦难儿童、贫困大学生……累计捐款超100万元。
2018年8月21日,一名男子在高铁列车上拒绝让出原本属于另一位女乘客的座位,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无独有偶,2018年9月19日,又有一名女子在高铁列车上强词夺理霸占座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