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90607|桐花会,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1)

190607|桐花会,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1)

作者: 人生精进林洛羽 | 来源:发表于2019-06-08 12:44 被阅读0次

我们总是会在时光里不经意间遇到一些人,从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到相杀、相分、相离,再然后,又不知是在哪一天,在哪个地点,他们又不经意间,重逢在时光里。

六月的北京日色炎炎,早八点就已感受到炙热,我站在天安门城楼下,倚靠在金色栏杆前,在端午节人来人往的长安街上,寻找着来自记忆里的身影。

01

2013年9月,时值金秋。

在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和三个月悠闲的假期后,我和母亲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坐上了从重庆江北前往浙江杭州的飞机。

2013年9月3日,前往杭州萧山前

我已经被浙江传媒学院录取了,这是我高考择校时的第一志愿,能够顺利被录取,家人和我都很开心,特别是当我们得知浙传还在杭州的时候,心里更是涌上了无尽的期待。

2013年,我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杭州是阿里的总部,具有天生强大的互联网基因,人们都说“少女情怀总是诗”,18岁时候的我,作为一个刚从书海里走出的女子,对文人笔下提及多次的苏杭,自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

三月桃李芳菲,四月杏花梅雨,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尽管飞机还没有落地,我已经开始幻想以后在江南生活的场景:

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和节假日可以穿着旗袍,撑着油纸伞到西湖边散步,时间一长,说不定还能遇到自己喜欢的翩翩公子,若是毕业后还能入职阿里网易,留在杭州定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是的,我一直都像是活在书里,又像是活在梦里,生活如果能够可以像剧本里纷飞的章节一样美丽,那该是多么幸福的期待。

思绪飘飞中,我和母亲终于到达萧山,然而在前往学校的路上,我们才突然发现,浙传除了杭州校区,还有一个桐乡校区。

2013年,我还不是一个对网络十分熟练的人,大多数关于浙江传媒的资讯,我都是从录取通知书中获取的,对于杭州校区和桐乡校区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地理位置的不同,没太深挖背后的东西。

不像其他同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很快就在百度、贴吧和论坛中知道了自己学院专业设置,找到了自己的班级群,甚至有的还找到了自己的室友。

一直到真正抵达学校后,对于浙传历史的了解才逐渐深入。

在分校区专业的设置上,老牌的专业如播音主持艺术、电视艺术、电影动画、国际文化传播在杭州下沙,而新兴的一些专业如文学、文化创意、管理、音乐和设计艺术则在嘉兴桐乡。

我所在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前期在互联网上没有太多的讯息,是因为这个专业,当年在浙传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从时间上说,2013年刚好是网媒开设的黄埔一期,一切都是新的尝试,从内容上说,网媒对立于全部传统专业,别的专业要学的东西,网络与新媒体几乎全部要学。

原来的专业是主持人,在网媒上就是主播,原来的专业是电视艺术电影动画,在网媒上就是网络综艺电影短视频,更别说结合其他专业的新媒体运营编辑、网站制作、在线设计与编程、网络创意营销等,基于“互联网+”强大的覆盖力,学校对我们这个专业到底要设在哪个学院下,还是比较头疼的。

思来想去,我们最后被设在了更偏向于营销策划的文化创意学院,和广告、公关和媒体创意专业放在一起。

由于文创学院设立在桐乡校区,于是,我们也很自然地被安排在了这里。

这和我们最初设想的在杭州上学有一定心理落差,刚才还在幻想,要怎么和杭城幸福的生活下去,此刻,却要面对被无情拉去别城的场景。

浙传下沙校区大门 浙传桐乡校区大门

从杭州萧山到嘉兴桐乡开车大概三个多小时,在车上的时候,我们自我安慰着两个校区应该只是专业设置上有差异,可等真正到了桐乡校区后,我们才知道未来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投入使用刚满两年的新校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的某个郊区,四周都是农村、运河与树林,河对面是一所精神病院,名唤“康慈”,河旁边是一片安置房小区,称作“环西”,除我们学校之外,桐乡唯一的大学是成人类广播电视大学。

不瞒大家,对当年的我们来说,在浙传桐乡校区就读,有一种主动离开北上广深,千里迢迢前往某农村一线教学基地学习的感觉。

只是这个基地,和周边的设置比起来,装修得还算比较高大上,能看出是个学校的样子

从学校的入口处直走,是一条宽阔的双行向大马路,左边是生活区,右边是教学区,分隔得非常明显。

这条马路叫“留良路”,像我这种普通话鼻音边音很难分清楚的重庆人,这几个字,我到现在都没念对过。

这条就是留良路

生活区里有食堂和11栋宿舍楼,这是数千名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家园。

对面是宿舍楼

教学区里有图书馆,有各学院主楼和教学楼,活动中心和体育场,还有一个很小很美的湖,叫思镜湖。

浙传桐乡校区图书馆 浙传桐乡校区教学楼

桐乡属于江南,一年四季气候明显,春来百花盛开,夏有荷情满园,秋到万物凋零,冬至银装素裹。

如果不是这个地方真的太偏僻荒凉,我想我可能会深深爱上这座学校。

02

2013年9月5日,在我和母亲一起乘车抵达浙传桐乡校区后,新一轮生活即将开始。

如同所有新的相遇一样,对于我的新同学和新室友们,我也是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2013年9月5日报道那天 走在学校的路上

浙江的天气和重庆的天气不一样,永远都是阴雨绵绵,妖风阵阵,入学报道的那天,也是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习惯了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前面处理入学流程。

母亲则跟在后面,看着眼前这个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小丫头,终于考上了大学即将迈入更高阶的学习维度,若有所思,所有所感。

母亲离开我的时候我刚好4岁,后来辗转多年终于再次相聚,尽管我早已长大,但在她心里,依旧觉得自己的女儿还在读小学的阶段,对于我成为大学生这件事,她一直处于半信半疑。

办理入学报道

办理入学报道是在食堂完成的,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有专门的横幅做标识,有的学院还会加上一些“欢迎口号”,用以表示对我们这些新入学师弟师妹的期许。

一般来说,为新生办理入学程序的都是自己本专业的学长学姐,但我们专业是第一期,没有直系学长学姐,所以学院就从其他专业精选了班主任助理,用来帮扶我们这一群懵懂的新人。

为我们办理入学事宜的是孙磊学长,此时他正大三,就读于广告专业,他是浙江传媒桐乡校区足球协会的主席,另一位带领我们的班主任助理学长,叫做王哲,当年正是文化创意学院的学生会主席。

办理完入学登记,我终于拿到了宿舍门钥匙,一路兴奋地小跑,冲向我在浙传的新家。

4号楼617,这是我至今难忘的门牌号码。

03

我不知道宿舍里有没有人,悄悄打开门,发现了一位高高瘦瘦的女孩子,她有着长长的头发,小小的嘴巴,挺拔的鼻梁,戴着一副黑框大眼镜。

她看着我,我看着她,有点点好奇,也有点紧张,两人一言不发,就这么站了几秒钟。

后来才知道,因为我当时的装扮,在进门的时候,她还以为我是某位室友的家长,所以有点不知所错。

一直到母亲跟着我进了门,她才发现原来我和她一样,是今年的大一新生,然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我在新学校新宿舍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她非常热情友善,像个大姐姐一样,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她叫楠,因为最会照顾人,后来我们也叫她妈妈桑。

下午时分,另外两位室友也逐渐入住,四个小姑娘初见,嘻嘻哈哈聊东聊西,恍然间有种林妹妹进贾府,第一次见到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既视感。

只是,我们四个人的名字,不叫“黛玉应叹息”,我们几个,是浙传的一处“城南微雨”。

(“城南微雨”是我们四个人名字的集合:晨,楠,微,羽)

黛玉初见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

收拾好一切,由于晚上我们要进行第一次班级会议,母亲便决定先前往桐乡市中心的酒店办理入住。

离开前,给“城南微雨”照了人生中第一张合影,我坐在第二位,翻着一本不知名的书,笑意盈盈。

“城南微雨”第一次合影

这是我新生活的开始,也是我青春中一段刻骨铭心记忆的开始,在年少适逢其会的那一天,我们只顾着惊喜,对后来即将发生的一切,从来不曾有过多余的想象。

年少初遇常在我心,多年不减你深情

江山如画又怎能比拟,你送我的风景

柳下闻瑶琴,起舞和一曲

仿佛映当年,翩若惊鸿影

谁三言两语,撩拨了情意

谁一颦一笑,摇曳了星云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0607|桐花会,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vz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