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爱好者,我的语文层次勉强够上小学刚毕业的那种,自打上了初中,我的作文就没敢上缴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春风老师和铁人一家,也因此进入了简书。2017至2018年,凭着对文字单纯的爱好,我写出了100多篇文字,但是由于水平十分低劣,阅读量极低,点赞的始终都没有超过个位数。2019年兴意阑珊的我把多数文字转为了私密文字,退出了简书。
从2019年到今年回归简书,3年多的时间我没有写过一篇文字,甚至一篇日记。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写出来的文字情感十分僵硬,内容读起来空泛乏味,没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直到那天晚上我听了路福老师的讲课《散文创作的关键词》,我才突然间恍然大悟,诚然,写作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需要经过后天许多刻意化的练习,但是单纯掌握了这些也不能保证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一篇文章能够长久地影响着读者,路福老师指出,一定有以下这几个原因:“一是真实的感情,二是典型的细节,三是个性的语言,四是有趣的闲笔,五是思想的表情。”
路福老师这节课讲的虽然是《散文创作的关键词》,但是我认为,路老师的这次讲课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散文的创作,而是适用于更多的文学题材和创作领域,对于和我一样许多的初级文学爱好者来说,有着更多指导性的意义。
对于大多数初级文学爱好者来说,大家最熟悉的创作模式和写作习惯都是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写起,包括从读过的一篇文章、一本小说;看过的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写起。毕竟相较于构思一部小说需要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更为立体丰满的人物塑造,以上这些题材和领域更加容易入门,相比诗歌凝炼有韵律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抒发,这些也更加容易掌握。
如何写好一件小事,路福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一,写文章要真诚,“以手写我心,让每一个字都是自己真实的情感流淌。人云亦云,写出的文字便性格模糊,毫无个性。”
我本人觉得对于一件小事的描写,要倾注进自己最真实的情感,首先能够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到读者。
就拿春风老师的《百转千回》来说吧,春风老师写的是依依起床以后不愿意和父母分别的场面:
她黏你,贴着你,抱着你,亲着你,是多么甜蜜的时刻啊,你恨不能把她融入骨子里,和她一起呼吸。
然而,她慢慢长大,注定要面临分离,这个过程太煎熬,太让人神伤!
这里面就倾注了春风老师最真实的情感,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强烈的爱和孩子对母亲那种深深的依恋,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情绪随着文字的变化而变化,百转千回起来。
二,你要把关系表现得完整、形象、生动,那就需要细节,没有细节一切都等于零。而细节,则在于自己在现实中去观察。
一篇文章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需要有细致的观察,这些细节都是文章的灵魂的部分,有了这些细节,文章才有了骨血,有了生命。
几场连阴雨后,那诱惑,便发了酵,闪着迷人的光泽,散发着醉人的香气。一抹嫣红,一抹杏黄,半露半藏在浓绿间,犹抱琵琶半遮面,仿佛二八的娇人,倚门和羞。
门前栽得半分竹,长势十分喜人。一根根修长挺拔,疏朗有致。粗有如人腕,细约钓杆。每根竹大致于五、六米的高处横生出层层叠叠的枝叶,平铺开来,遮住了阳光,遮住了风雨,任脚下的土地再怎么努力也生不出一丝杂草旁绿,只待一场春雨后,平地里钻出一个又一个胖胖的嫩绿,尖尖的脑袋,宛如年画上的喜子,娇憨可掬。
隽永纯净的文字把故乡的风物写成了最美最惆怅的风景,让读者读来,感觉情义绵长,韵味十足。
第三,路福老师说道,一篇好文章应该着力于句子,好句子就是学会说话,话说得有味,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人家才爱听。
我读过涛哥的文章《老婆是我日更事业的拦路虎》就是一篇语言非常有个性特点的一篇文章:
“想灌晕我?”我抱着双臂,强行挽回一个男人最后的尊严。
“你这么有主见,谁能灌晕你?!这不看着你累吗,多喝一杯解解乏。”这个马屁击溃了我最后一道防线,特么的,我还真是没出息,啥也不说了,喝吧。
“没事儿,你睡吧!我做梦梦到一只拦路虎在前面挡路,盛怒之下就用手去呼它,不成想呼到了自己的腿上,好疼!”
涛哥用他极具特点不正经的对话把一个家庭中的幽默和快乐写得生动传神,也难怪铁人大哥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涛神不正经》。
路福老师指出的第四点是要有有趣的闲笔。你要将那些看似闲笔的话,有滋有味地写出来,掌握好闲笔的艺术,文章自然会摇曳多姿。
想要训练自己,需要做到一是远处落笔。下笔要有铺垫,像唱戏一样,总得敲一通开场锣鼓,大将才能出场亮相。”
二是旁逸斜出。也就是在写作时,要能将笔锋挥洒得开。
三是逐层皴染。先点出要说的意思,再一层一层地将它深化。
四是往而复还,五是别出新裁。
张爱玲就是写闲笔的大师。她在《金锁记》的开篇写了这样一段: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这段文字的描写就是非常典型的闲笔的描写,写一个悲剧,从一段月色写起,写三十年前,像一滴泪,陈旧而迷糊。一层一层把这个背景晕染的不免带点凄凉。
这段文字与故事本身无关,但是故事在这样的背景里铺展开来,极有画面感,让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路福老师的最后一个写的关于写作的要求是要有思想的表情。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也好,情怀也罢,应该像熏香一般的浸染,化有痕于无迹。
文学作品切忌直接表达思想。要意在言外,才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耐人寻味。
写文章能够做到路老师所说的,才是真正进入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写作,这样的文字才不至于沦为一场自嗨式的表演、只有一个人的独角戏,才能拥有更多的读者,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有穿透力,直击读者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