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马歇尔认为: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举例说明。
非常同意
最近碰到一事:
前一周, 小区的车辆进出系统偶尔会出现误差, 固定车辆号码刷不出, 进出保安需要询问N久, 有时还排起了长队
周二早上, 我碰上了, 当时急着上班, 就和保安高声理论: "根本不是业主的问题, 为啥要业主承担这样的结果, 浪费业主的时间?" 保安很无奈的说: 我只是个保安, 没法做出决定, 如果放你走了, 那显示的这么多钱就要我承担, 我一定要队长过来看才能放你走啊... 一口闷气只能往肚里吞, 生气啊
周五早上, 同样的情况又来了, 开在我前面的那辆车被锁住了, 当时的心理活动是: 怎么还没修好啊, 这会也改变不了, 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先出去?... 于是, 和保安协商了从旁边的门出去了
同样的事情, 同样的背景, 我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 我想这是因为在同样的事件下, 不同的时间里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我的感受根源是来自我的需求. 第一次因为有急事, 我需要快速出去, 所以我非常焦急. 第二次没有急迫的事情需要处理, 只是想着如何协商出去, 所以能兴平气和, 处理完还觉得心情挺愉快
5-3 留意一次情绪中的朋友,猜测他的需要(P53有需要词汇表)。如果方便,试着和他建立联系,告诉他你体会到的“他的感受,需要”,简要记录过程。
有一朋友, 因为妈妈的唠叨, 心情不好
1. 试着问了具体心情不好的原因 - 妈妈老是害怕自己有啥病, 让她带去看; 担心地下室的疏通管道不符合消防部门的要求; 心里想着儿子来看看, 但儿子不来, 还说她的不是... 倾吐了好一会, 我就听着(其实这些, 以前就有说起过, 大概能猜到一二)
2. 然后, 又让她说出了自己郁闷, 烦心的感受, 乘势问了句: 那你想怎样? 你现在心情很差, 那么你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她说希望妈妈不要那么作(通常都会说不要 而不是说我要)...继续问: 你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呢? 我想出去放松下, 这几天憋坏了... 哈哈哈, 好, 五一我们就闺蜜游了, 期待吧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一个人一旦生气, 一定是ta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