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咖啡的人,对云南咖啡的心情,都难免有些矛盾。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云南有着适宜咖啡的风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却在以「中低档商业豆」的标准产出咖啡。
然而,近几年间,这种粗放的种植模式正在悄悄改变。许多年轻一代的庄园主开始来到产区,用更专业的眼光去打理自家庄园,各种实验性的特殊处理法也被他们玩得风生水起。
年轻庄园主们所付出的努力,真的直接体现在了咖啡风味上,值得更多人的关注。
咖啡从来到云南,到作为经济作物规模性地生长,历经了整整一个世纪。
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田德能到云南大理市偏僻的朱苦拉村传教。与他一起来到村庄的,还有几株来自东南亚的咖啡树苗。
这些树苗很快在教堂周围焕发生机。可由于朱苦拉村过于偏僻,咖啡树并没有从这片深山中传出。倒是当地的彝族村民,意外地保留下了喝咖啡的习惯。
真正让咖啡在云南土地散播开来的,是滇越铁路的开通。当时,大批外国工程师、技术人员涌入云南,咖啡树也随着铁路沿线种植开来。颇具热带气息的咖啡树,也一度作为庭院植物被景颇族边民引入瑞丽县弄贤寨。
到了战火纷飞的二战时期,咖啡馆文化却意外在云南兴起。
先是由陈纳德创建的飞虎队来到了昆明,让美国咖啡出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后来,西南联大周围也出现了不少越南咖啡馆。
比如,越南女老板阮民宣在昆明开设的“南来盛”咖啡馆,主打现磨咖啡,沈从文、胡适甚至是周恩来,都曾是他的顾客。
而真正让咖啡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产业,最初还与苏联有关。
1950年代,为了为苏联供应咖啡,云南农业试验场的科技人员带了一批咖啡鲜果到云南保山试种,意外发现这批咖啡树苗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且品质不错,甚至还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8年的英国伦敦国际咖啡品尝会上,这批豆子被评为一等品。
到了1988年,雀巢咖啡也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于是,系统的咖啡种植、管理技术也在云南生根发芽。
十年间,麦氏、卡夫、星巴克等咖啡巨头都开始在云南从事咖啡业务,云南咖啡产业也因此迅速扩大。
咖啡巨头的进驻,给云南咖啡带来了活力,却也让云南咖啡几乎成了一个速溶咖啡的大本营,让云南咖啡一度被贴上「中低档商业豆」的标签。
《精品咖啡学》作者韩怀宗也曾在书中回忆1998年左右品尝云南咖啡的感受:杂苦味很重且带有草腥、蔬菜味和涩感,欠缺精品豆丰富的高阶味谱,诸如柑橘韵、茉莉花、莓果香等。
但到了2015~2016年间,韩怀宗再次品尝获奖的云南豆时,直呼被高阶的花果韵与宽广的味域「吓了一跳」,并感叹优良的种植管理对风味的影响力。
挂耳咖啡是一种咖啡豆磨粉后装滤袋密封的便携式咖啡,制作方法:撕袋后,撑开两侧纸质夹板挂在杯子上,缓慢用热水冲泡后即可饮用。挂耳咖啡是一款即冲即享型的现磨咖啡。用滴滤方式完成咖啡冲煮,咖啡之中的酸、甘、苦、醇、香完美体现。只要身边有热水水源,有杯子,即可以方便享用。特别适合于居家,办公室和旅行使用。
速溶咖啡和挂耳咖啡的区别
(1)速溶咖啡是经过深加工的可以直接溶于水的咖啡饮品,里面含有一些化学添加剂。
(2)挂耳咖啡是用研磨好的咖啡粉放置在用无纺布制作的口袋里封装好。饮用的时候需要给挂在杯口用开水冲泡就可以饮用。咖啡粉就可以直接扔掉了,糖和奶需要自己添加。这个咖啡是纯天然的,没加任何的添加剂。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携带方便,饮用起来也简单。
挂耳咖啡冲泡方法:
(1)打开挂耳包的包装,沿虚线将滤纸袋撕开,将挂耳包平整挂于杯沿,将开水倒入尖嘴咖啡手冲壶,静置一到两分钟。(水温大致为90摄氏度)
(2)第一次注水:缓慢将水注入咖啡粉中,水量以将咖啡浸湿为准。
(3)静置闷蒸30秒。
(4)第二次注水:继续缓慢注水,注水以圆形轨迹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反复重复,当水量达到150~200毫升后停止(约半瓶罐装可乐的量)。
(5)整个时长控制在1分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