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背着帐篷行囊到南长滩看梨花的时候,有好奇、有憧憬、有兴奋。那年到这儿来的人并不多。从中卫出发要走90多公里。穿过沙坡头一直向西 ,过干塘、长流水,在一处叫翠柳沟的不是很显眼的小路口向南拐进去,走进山里,再沿着这条不是很宽但很颠簸的石子土路一直走进去,大约需要30公里左右路程吧。路上我们不停的呼吸着车轮扬起来带有土腥味的空气,不舒适的感受竟然没有影响我们对神秘南长滩的向往。
乘坐摆渡的大铁船横渡黄河到了村头的渡口,整个村子影影绰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这是一个背靠群山面向黄河的小村落,一条窄窄的水泥路,七扭八拐通往村子上,村庄普普通通,所有的建筑、住房都和山体的颜色差不多,但是有一种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祥和和朴素的村风村貌,深深的打动了我,这份朴素和安静正是我最喜欢的。这里就是黄河入宁夏第一村,南长滩。进入村子最先到达的是一片相对平坦的是小广场,地面是用大块小块的卵石石块堆砌而成,不同的图案相互拼集,很有远古的味道,这大概也是就地取材吧,黄河边就有很多很多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黄河卵石。村落依山而建,通往住在高处居民家的小路也是用鹅卵石头垒积而成的,沿卵石路可以走到村子里的每一家。整个村子巷子很窄,有的地方拐弯抹角,转来转去,但又相互贯通,绝没有死胡同,如果不熟悉村子里的小路,那还是很容易迷路,很难找到你出发的农家小院。
沿着村子的小道儿,穿过几户农家,走几段坡路,便可以来到村子的最高处,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村子的,放眼望去,黄河就在村庄不远处雄伟的流淌着。黄河对面就是甘肃的地界,那些山峦也全是一些光秃秃的山。南长滩黄河边上就是一大片的古梨树,古枣树,核桃树,四月季节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满树洁白的梨花开的气派开的雄壮开的美丽!大树中间是村民们种的小麦或者玉米或者一些蔬菜什么的,整个村子的前面是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如果梨花开的时候,这里便是一片白茫茫的梨花盛景。
这个最高处的平台上有一个村民搭建的一个小凉亭,附近空地放着古老的石磨盘、石滚子,这是老一辈农民的工具,那是农耕文化的印记。没有电没有电磨的年代,小麦面粉就是把麦穗用石滚碾压脱粒再用石磨磨出来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定刻印着老人们难忘的记忆。这里经常会有一些上年纪的老人们坐在这儿抽着大烟袋,看着黄河,悠闲着喝着茶水。我走过去和他们搭讪,听听他们聊一聊古老的南长滩。谈起他们的家乡,这些老人们都是兴奋的不得了,都打开了话匣子,讲的故事即远古又年轻,动情处眉飞色舞有声有色。他给我讲,他的家乡非常富饶,土地肥沃,每到秋天的时候,胖胖的大红枣儿挂满了枝头,摘下来都油亮油亮的,似乎被油浸润过;几百年的古梨树依旧风华正茂,每一棵梨树开花时繁花似锦,结果时“像蒜瓣一样一串一串挂满枝头”,收获的季节,人们爬上早已搭好的高高的木梯子上去树摘梨子,那时节,村落里到处都流淌着欢乐的笑声。
我的帐篷是扎在古梨树下的,夜晚能听到黄河哗啦啦的波涛声,打破宁静的波涛声更能映衬出南长滩的安静。躺在挂满梨花的树下,仰望着透过枝桠的星空,星星们调皮的眨着眼睛,告诉着你南长滩的历史故事,惬意的很。每天晚饭后,总有一帮男孩女孩们结伴而来,围在我们的帐篷周围,热情的回答着我们的关于南长滩的疑问,一点儿也不胆怯,好奇的问着我们从哪里来?住帐篷好玩不等等问题。就是天很黑了,也没有看见家长们来喊孩子们回去。当时我就在想,祖祖辈辈南长滩一定是很安全的。所以孩子们就是很晚回去,家长们也不会担心。
南长滩的孩子们都很活泼,不怯生,探问外面的世界的问题非常的多,也善于交谈。他们问我手里拿“东西”(尼康相机)是干什么用的,住帐篷冷不冷……我告诉他们这是拍照片的,我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还让他们看,他们都非常的高兴。有的孩子还爬上古梨树,让我给他拍照。其中有一个子不高的小男孩和其他小孩的性格略有不同,显得内向腼腆。在我们和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他跑回家从家里给我们拿来了一大包他家的大红枣和核桃。这红枣子个头很大,胖胖的,吃到嘴里非常甜,肉质很紧实厚重,他说这是他家的树上结的,是他爸爸妈妈让给我们带过来的。小小的孩子都那么的懂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每到梨花盛开的时候,我也会过去观赏梨花。有个小男孩在寻找我。看到我来他也非常高兴,又把他家里的枣子拿来分享给我们。他还邀请我到家里去做客,我们也就跟着他到他的家里。他的父母年龄也不大,但是都很朴实,待人也很有亲热,看我们没有吃饭,连忙动手给我们做面吃。他们告诉我,他们家种了小麦玉米,还有自己种的菜,还有几棵梨树。种一年小麦够三年吃,玉米作为饲料用来养一些山羊。他的父母都很勤劳,三个孩子教育的也很优秀。后来我知道这个男腼腆的男孩子叫宁宁。
他们家虽然简陋朴素,但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为了孩子们上学,他的父母依靠勤劳的双手,种田养殖,用心血和汗水抚养着他们。孩子们也非常懂事,每次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的妈妈总要做一桌好吃的招待我们,特别是妈妈做的馒头和枣坨坨格外的好吃。他家的面粉有着我小时候的小麦清香,小麦是他们种的粮食,打出来以后就存起来,吃的时候再磨成面粉,什么也不添加,味道非常的棒。我也吃过新疆的、内蒙河套地区的、宁夏本地的小麦,像雪花粉之类的,都远远赶不上南长滩的面粉,用这里的小麦粉蒸出来的馒头花卷儿格外的香甜,令人难以忘怀。
南长滩的古梨园,就是这些孩子们的童年,更是孩子们快乐撒欢奔跑的乐园。这个村子大部分人都姓拓跋,传说是西夏党项族后后裔。不去探究历史,但这个懂事的姓拓跋的小男孩成了我的忘年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