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我还很年轻,正值青春。那时我对“王小波”这个名字根本无从所知,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直到二十二年后,也就是十多天之前,王小波这个人才刚刚开始进入我的视野。
初读王小波:是活出自己还是希望被别人承认缘分没有时间先后,先是缘于我看到一篇写王小波的文字。文中说道:
“王小波异于常人的写作基础、风格气质,深邃的理性思考和多种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使得他的小说、文字有趣。
我认为这是很高的赞誉。
并且说道: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生前显赫,死后无名。另一种是生前寂寞,死后哀荣。王小波属于后者,生前特立独行,完全游离于体制之外,并不算一个真正作家,只是业余作者,几乎默默无闻。”
这使得我想对王小波的了解和对他文字的好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发了工资的当日,就果断买了他的一本小说,代表作《黄金时代》来看。
这本书收录了他的三篇中篇小说。利用夜班闲余时间,先读了其中的《黄金时代》。夜深人静,简案孤灯,貌似我被王二和陈清扬俩人经常敦伟大友谊之做爱的叙写所吸引。那晚恰巧碰见到发情的猫,撕心裂肺般嚎叫。我就在想像着陈清扬漂亮的脸蛋,紧致的身材。那些在山上,茅草小屋,还有玉米地中野战的画面。为此我深为自己的下流感到羞耻。原本被大家传唱承认的作品,我居然把它当小黄书来看?我在反省我身体里的下流外,为自己辩解:情欲是人正常的本能存在和需要,而我只不过是个正常人罢了。但还是不应该。
在第三个夜晚的时候我把它看完了。眼有点累,一看时钟指过了五点。我想活动一下筋骨,顺便去撒泡尿。于是我站起身,往对街河边走。才发现我下面的兄弟,按王二的话说“小和尚”鼓愣愣地顶起了帐篷。好在清晨没有人见到,我照样像没事人一样朝河边走去。在一株栀子花旁的凤凰树下捣出家伙,一边望着河水,一边尿尿。抬头月亮正在头顶的树梢,投影到水中,水面像鸡蛋打在了豆腐脑里,一直在晃荡。河水很满,感觉很骚。完事我折身穿过街道,边走边想:为什么一大早翘起来?是尿胀?可尿并不多;是因为看书中的陈清扬?她只是虚拟的,我并没有将她怎么样。听说早勃是身体好的表现,这样想着我就有点高兴:我还年轻。我至少还可以干她个十年八载。结果是前来百步紧,出后一身松。小和尚乖多了。
我稍作冷静后,严肃认真的想到王小波的文字表达与众不同。看似凌乱,却又紧凑相连。仿佛只是在说一件事,却可以反复地说。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时间地点,从正面反面来说。让你一直在想着它,吸引着一路跟着走下去。思维跳跃,符合逻辑。这或许就是一个作者的文风。
“文以气为主”,气指的就是作家的气质,个性。
因每一个人天生就是不同的。自然形成不同于别人的风格。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吸引别人。
对于王二与陈清扬因没有爱情而做爱,待爱上了对方最后却又分开,这样的事还让我一直在回味。
“见识”了王小波的不同寻常,首先是归结于读书。如果不读书,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作家。这就是读书的其中一个好处。尤其是一个人在没有钱、低落的时期,更要多读读书。开卷有益。
再说到王小波的死,使他重新被别人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让他成了名人,作品得到大家的承认。
话说“中国文坛的荒诞与恶俗:作品本身说不了话,作品再好,没有事件加持,仍然出不来。所谓的加持事件:在女作家一定是一脱了之,在男作家一定是一死了之。”路遥,海子,就是这群怀才不遇者对宿命的诠释。
这未免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试想海子如果没有自杀,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影响人们至今?连遥远偏僻的小城德令哈都成了无数爱好诗歌者的圣地?我想这是一种悲剧,是文人的一份悲哀。然而路都是自己选自己走的,加上所走的路所选择的本就因为出于个人气质的因素,并非外人强加的。也许这就是宿命使然吧。
说到宿命,王小波英年早逝是不是就是他的宿命?我认为也不尽然。他出生时社会环境不好,家庭贫苦,他母亲怀他时营养不良。心脏病瘁死,身体不健康才是早逝的真正原因。
我认为,一个人活得不够幸福,比较难以活长寿。所以,我们都要让自己幸福啊!
在生前还是死后(能否)成功出名?这个问题最近看到一位简友文上说,不愿意生前付出没有收获,意思是人死了成功了还能有什么实际意义?我并不赞同。但是我又无言反对。
在写作这条路上,只要认真写了一些时日的朋友都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想成功,岂是那么容易的事!
在谈到“为什么要坚持写作”,王小波说: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我有相同的感受。就是有倾诉表达的需要。有与人交流的需要。
为什么需要与人交流?交流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写作呢?
本身个体的人是孤独的,这是共识。而人具有社会性。如果是,那么就难以脱离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再有,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还有女人。单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完整的。需要各种交流,语言交流,身体交流。还有一种就是文字交流。而文字是其中一种特别的表现、存在方式。
王小波活出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一个主要的标示是通过写作。
我在想,这种活出自我,如果不被别人承认,他的作品始终不为人知,他的自我还是他的自我吗?
什么样才是叫活出自己呢?达到了自我的某种境界还是现实中的某个具体目标?假如这些都不被别人承认呢?是不是依然能保持完整的自我?
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是不是出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还是从外界比较认同中获得?
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的。比如在某一种环境,工作之余大家都聚在一起打牌。要是你,这样的娱乐消遣也会参与其中吧。不然,大家都在打牌,你反而躲在一边看书写字,常常会被看作是异类。这时你是继续看书还是放下书去打牌?实际上,无论如何选择权都在你,你的选择决定了自我的形成。
活出自己或许并不难。比如你爱写作,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但是说句心里话,你就不希望成功?所谓的成功不就是赢得别人的承认吗?写作便成了一种手段。不知这时你是失去了自己,还是成全了自己呢?
活出自我当然漂亮,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人不能完全不谈物质。没有物质,精神灵魂恐怕只是空中楼阁,孤魂野鬼。
如果说活出自我偏重于精神层面,那么需要被承认既是现实生活物质的要求。何况,人本身就是物质的,有时也可以拿来卖买交换。唯精神不可以。正如得到一个人的身体容易,得到一个人的心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