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老师家做客,之前不知道,她老公是一位东欧裔的钢琴家。聊天时,听老师介绍说,年轻时候,这位先生多次获得过国际比赛大奖。环顾四周的当儿,我发现了一张摆在明显处的大照片(黑白照片),可以一暼当年老师丈夫的荣光之端倪。
早到老师家了一会儿,实际上也是按时到的,可人家这里的规矩可能访问做客通常晚到一小会儿,跟老师一对一地坐在客厅里喝着咖啡,一面心里对老师的长篇交流发怵,一面想拿出手机给大照片做个记录,但怕显得唐突无礼,遂没有啥作为。
一丝不苟的钢琴家这时候,悦耳动听的钢琴曲从琴房传出。原来,今天恰逢老师的老公在线下给学生们上公开课。我很好奇,也是找个机会喘口气,避免一对一的尴尬,就在老师的恩准下,于其他客人尚未到达的空儿,悄声进去旁听了一会儿钢琴课。
不太懂音乐,只是喜欢听,好不好听的标准,也完全凭感觉,但这位先生,我这个外行也察觉得出,一看举止派头,就得知人家绝非一般般级别;只见他老人家仪态端庄,目不旁视,出口语气坚定,指令明确简单;略带威严之中还有几分儒雅亲切感;而且,人家教孩子还真有耐心,一个一个手指动作地教,几分钟过去了,为了一段曲子,师生之间不断反复地教演和练习。
这些学生的年纪大都是十岁左右,而且男男女女,都是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一水儿的华裔后代的相貌,但十几分钟过去了,只听见几个小家伙彼此交流也都说英语,且非常流利。假使我当时闭上自己的眼睛,只是用耳朵纯粹地旁听这些,真是不会与这个具体情境搭上边儿。
塑像、书刊与胶卷转身离开时,发现琴房靠门口的书柜里供着两尊肖邦的半身塑像。其中一个塑像旁边的的摆件儿的细节,刹那间,抓住了我的眼球。哈哈 ,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这个劳什子——胶卷,曾经好几年天天装在我的各种马甲口袋里,以至于胶卷淘汰了,马甲却脱不下来了!
写着写着,突然间想起来姑娘小时候的事儿了。她学龄前到小学生的好多年,也是跟这些孩子一样,天天练习钢琴,而且是好多年。她是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幼儿园的钢琴小学童,曾经住寄宿学校两三年。说起来,那几个年头,我可是名副其实的小琴童的公务员和司机师傅,虽然没有她娘培养女儿的功劳大,但我以及身边的人,做后勤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大事小事可是从来没有掉过链子,贵在持之以恒。说句实话,家里头培养一个琴童,不说孩子要付出很多努力和精力,家长们的有形和无形的付出,那真是挺巨大的。
参加义演的小客云就拿我举例吧,那个时间段的几年里,孩子就读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幼儿班,曾经乔迁三四次——什刹海后街、林业大学院子里和海淀区大觉寺附近的温泉镇等等。可想而知,在大北京城里城外东跑西颠儿地周末接送孩子,还有不少演出活动,作为琴童家长——只是说说这个细节,我也着实不太容易啊,哈哈。
不过,无论如何,以个人的实际体验,若发表对于这个事情和代价的点评,以我管窥之见——倒是觉得不仅不后悔,还认为是挺值得做的;所以,如果家庭和孩子皆有学习音乐的条件的话,还是很有必要的。从大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的养成,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只是不要偏颇才好,不要让孩子正科读书受到过多影响。
我也觉得,其中美学感觉和意识的培养,应该是要从小开始、从一个入口和通道着手进行的。当然,对于门类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两种选择,其他门类的艺术——画画、书法、舞蹈,包括国粹范围之内的京剧及地方戏、曲艺的多种形式——说评书、打快板等,都是中小学生培养业余爱好之很好的选项。退一步说,长大了以后,择业时,跟这些行当无关,不能干艺人专业,也是对于培养一个心智完整的人的积极的途径。
末了,还是回到钢琴的话头上来吧:祝愿祖国和海外的琴童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今后干不干专业、弹不弹得出名堂来,都一生快快乐乐、幸福平安!
在机场欢迎女儿和同学回国师大铁陀写于西澳辛丑九月二十五(2021.10.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