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人旅游的传统由来已久,他们主要有三种人,一种是到基督教圣地朝圣的信徒,第二种是商人,第三是学者和学生。前面两种人对旅游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最后这类才是自主性最强的旅游人群。由于欧洲的人文景观远多于自然山水,他们出行之前一定会做过重复的准备。对于导游来说,他们也是对旅游讲解最挑剔的受众,所以这一工作是极富挑战的。
他遇到过携带百页资料的游客,还有很多出难题的人。除了生活上的各种琐碎事物,讲解显然是他们评定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一辆旅行车上每个人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同,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所以他的讲解既要深入浅出,不失生动有趣,又要兼顾他们的接受程度,无论是名人轶事还是小道八卦,要拿捏分寸地表述出来是很大的考验,好在他阅读量丰富,可以讲很多书里的故事。
刚开始做导游的时候,他的法语还不是很好。跟一位法国司机大叔合作领着几十个人在欧洲南部旅游了八天,途经五个国家形成,行程超过4500公里。虽然他们之间基本无法语言交流,但神奇的是一切顺利。一路上他非常仔细地观察这位司机,这是一位拥有典型日耳曼血统的法国尔萨斯人,雪白的头发,湛蓝的眼睛,皮肤白里透红,肩膀挺实,笑起来有点像个老太太。老先生永远待人态度儒雅,衣着整洁鲜亮,而且驾驶水平一流。
两人相处久了,作者才知道,老人从18岁就开始了驾驶生涯,拥有25年大型集装箱拖车和近20年大巴的驾龄和经验,所以他的眼睛简直就像高效镜头,无论什么样的状况都无法躲过他的审视。他不仅可以非常容易地处理路况,还能应对客人的种种难题,他为人体贴随和,又不计较费用,但是又非常有原则,如果出团跟他搭档,就会让人很心安。
作为伙伴和长辈,他给了身在异乡讨生活的作者很大安慰,在业务上也用了一种柔和的方式给他压力,帮他成长。身在旅途,他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法国人,也改变了从前对法国人的偏见。法国人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傲慢和排外,善良,努力,专业的人都会赢得尊重。与他们相处不必担心,真要真诚以待,一定能顺利愉快。
旅行和带团的过程中让他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的那些知识变得更加有生命力。作者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观察与思考记录下来,也更好地印证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许多观念都在重新调整,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都需要有一个传播和记录的载体,看世界,写作就可能是非常好的输入与输出。期待疫情早日过去,我们可以重回出入自由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