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我比较重的人来说,做一群人的佼佼者比做别人的跟随者结果会好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他是穷人家的孩子,考入了北大,然后留校任教,他上头的教授副教授太多了,在北大就是很普通的一份子,他自我的气场是被压制的。
夸孩子努力,别夸孩子聪明,夸孩子聪明,孩子便不愿意挑战了。 表扬“聪明”实际上暗示了这样的观点: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你聪明不聪明的方式。
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的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
这背后也有人际关系上的不安全感。正如我们在第一节课讲两种心智模式的时候提到,探索世界和能力发展常常需要一种安全感作为基础。
僵固型思维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这样的人生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自我证明上。
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
应该思维分两种,第一种是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第二种是对我们自己的应该思维。
当一个人说“我一定要做到!”的时候,他其实并不是说一定能做到这件事,而是说他有投入和奉献的决心。这个决心不是关于外在世界的,而是关于他自己的。
我们的心里有太多的“应该”在告诉我们怎么做,这些应该思维变成了我们对自己情感的限制,并最终取代了我们真实的情感表达。这就是自我应该思维的最大问题。
每次遇到让我们痛苦的事情,我们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地雷。这颗地雷很危险,一接触,就会触发我们应激性的情绪反应。这种感觉就是习得性无助。
人的悲观思维有三种绝对化的方式,一种是永久化,就是你这一辈子,这件事会一直发生。第二种是普遍化,就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一个男人不可靠,所以全天下的男人就不可靠。第三种是人格化,就是会觉得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是针对我,都是我的错才让这件事发生。这些绝对化的方式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起来,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
这些思维会以自动化的方式在人的大脑后台运转。
人需要积极乐观的幻想,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希望。所以当一件事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会幻想克服掉困难和达成结果之后的场景。 比如,有一个研究就发现,幻想自己成功减肥的女生,她们的减肥成效要远远低于那些幻想自己会遇到困难的女生。
WOOP 思维
W ——Wish,就是愿望的意思。你可以先想想你在本周、本月或本年需要完成的愿望。
O——Outcome,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这两项是增加目标的张力。
O——Obstacle,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
P——Plan,计划。
woop思维既让目标有吸引力又保证了行动力
很多人都在妄图控制不能控制的事,却不对能控制的事情行使控制权。
思维是分远近的,远的思维是未来的,近的思维是现在。你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现在能做什么?你愿不愿意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