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我的八个月快生活
在成都学习了八个月,按说不算短,但也不算长。对成都还是缺乏了解,当时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我所看到的,经受的,只是一个城市的皮毛而已。
当初,站在成都的街头,感觉自行车流太壮观了,连着一条整街,一辆接着一辆,上下班时节特别明显,给过街的人造成很大困扰。重庆因地理因素,骑车人很少,偶尔看到一个骑车的从身边飞驰而过。那是1982年的感受,对于近几年没有真切感受,不知成都的自行车流还存在不?
当时在成都时,春熙路就很有名气,去了不知多少次。但30多年前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正像当年在春熙路拍过的模糊像片,到底在街的哪个具体位置已记不清楚了。在老照片中,翻出来那几张已经发黄了的照片,当时是练习的抢拍,技术也一般。在那个时候,背着相机的极少,不像现在,一人一个手机,想拍那里就拍那里,想拍谁就拍谁。记得我背的是120立式照相机,具体是那个单位的,记不清了。现在的成都,非同昔比,各种高楼大厦, 鳞次栉比 。
这次是从攀枝花市一路走来,顺着导航,一会儿一个红灯一会儿一个绿灯,天气还不给力,飘起了大雨,一直到宾馆楼下。 这次住的宾馆名字很怪,“有客宾馆”,就在春熙路上。
有“百年春熙”一说,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的。春熙路本打算修成直线,但当时的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并借此拒不拆迁,杨森也只好妥协。所以在中山广场处,春熙东路和春熙西路,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都相互错开。最初,春熙路因杨森头衔“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
现今走在这条街上,谁还记得它的昨天?只有我们这些好事之人好寻根问底。
春熙路的过去, 1924年杨森在此修建了从南到北一条街,其后又修建了东西两条街,名叫春熙路东段、西段、南段和北段。 春熙路的今生,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春熙路再现繁荣,与紧邻的青年路一起,成为中外闻名的“西南第一街”。1992年9月春熙路历史上的夜市首次开张。据说,那几年,一个夜市摊位转手就可以卖4.5万元。春熙路夜市每米创造的利润达千元。后来根据城市经济的发展取消了夜市,又经过几年的改扩建,春熙路就大大变样了,2000年9月《新周刊》给了成都一个响亮的符号———中国第四城。“第四城”的桂冠让成都在中国火了一番。具有“时代前沿观察家”之称的《新周刊》根据养眼、美食、便利、休息、人气和商业六大指数,再次推出“中国商业街排行榜”,被誉为西部第一商业街、西部第一商家高地、春熙路打进该榜前三甲,仅次于香港铜锣湾、上海南京路,其后是北京王府井、台北西门町、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广州北京路、南京湖南路、哈尔滨中央大街、西安回民街。
正是在春熙路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有人提出百年金街应该有一个标识。从800多套方案中产生的3套候选方案中,1号设计方案体现了百年春熙的历史,又现代都市的时尚,成为百年春熙的标识。该标识采用书法艺术,将“春熙”两字组合成一个整体,“春”字下面的“日”和“熙”字左边的“臣”相重叠,简化为一个方形,方形内有“1924”字样。整个设计以红、黄色为主色调。标识中的方孔代表古钱币,是财富的象征。1924则是春熙路被命名的年代,标识下的四点则象征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寓意步行街上人气兴旺。在标识背面,则写有“春熙”来源的典故———“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字样。
这次到武侯祠已近中午,其实武侯祠的名气比昭烈庙的大。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的缢号。扁额说明这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民国年间的邹鲁写了一首诗:“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白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武侯祠,当年住在成都时来过,逛峨眉山时到成都也来过,到九寨沟时又来过,今天再次来,只对金黄色的银杏树感兴趣,好好地照了几张照片。
宽窄巷子,我在成都时,还不知道这个地方。2008年才开街,具体表现了老成都的闲适, 宽窄巷子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我们找了间古色古香的火锅店,吃起火锅来,底料等很有特色,就是没吃出古味来。
文殊院,当年借着星期天自己参观过。寺院的山门对面有一道宏伟的大照壁,壁上镌刻的“文殊院”三字为清康熙年间该院慈笃海月禅师所书,相传这位禅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道行高深。院内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5座大殿递相连接,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铸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化艺术价值。
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上万册佛经、文献,如院僧先宗等3人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刺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一块留存南京,一块送往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一块送给成都。
解放后,多次对该院进行修葺,增种银杏、香樟、梅花、玉兰等花木,又增设了茶座和素餐馆“香斋堂”,游人还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当时是个小兵,对这些地方 ,都敬而远之,只是远观而已,还有那个掏耳朵,都不会参加的。
在2018年8月,友人郭侃民到文殊院参观,一副经典对联: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认为有理,大加赞赏。
这幅对联,出处说法不一,有一说,孔子言“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越急的事越要慢慢做。又一说,弘一法师语录,具体出自哪里,也没去考证。
文殊院里面有很多好的对联,譬如: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未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还有:
空色圆融何有去来
人我顿忘本无生灭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
大肚包容,见前住位兜率主
喧闹的都市,应该有这么一座古老的寺庙,劳碌的奔波中,可安静自在的休憩。文殊院就是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青羊宫,山门建于明代,左青龙,右白虎,并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正上方,此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为青羊宫的重要文物。宗教是道教全真龙门派。
当时住在成都军区大院,晚上看电影《少林寺》,很欣赏李连杰在少林寺的功夫。另外,在军区体育馆,看了几场当时在国内来说,排球和篮球的高水平赛事。
闲来看《晓松奇谈》时,晓松写到了成都,说写《老人与海》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二战”中来过中国,在成都还有一个“海明威故居”,其著名的“丧钟为谁而鸣”就是在成都写成的。关于“海明威故居”没去过,也不知在哪里。他在《老人与海》中有句话,一个男人可以被摧毁,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他这句话很有意思,是经典名句。
成都,与我有缘,我也很喜欢成都。这几年,成都有什么新闻了,还注意着,也几次到访过成都,细细品味过成都。这些历史古迹,经过了风风雨雨,岁月的剥蚀,依然很好,这说明,成都和历史一同成长。一个地方,作为发展,都大同小异,但作为历史,却不一样,这就是作为历史的单个的成都,留给我们的记忆。
在成都,我过得是快生活,与流行的慢生活可不一样。八个月,眨眼很快就过去了,但在我的一生中,却很重要,它奠定了我今生的基石,我会把它记住的。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诗仙太白眼中,成都是一座似神仙居住的乐土,秦川,哪里赶得上这里好?但我要说的是,这里虽好,长安更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