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周恩来传》买回来有三个多月了。一直想拿起来看,却又一直舍不得。春节放假,就把去年读完的十几本书,连同这一本装在箱子里,带了回家。春节放假那几天,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周总理,便拿起这本书,细细的读了起来。
自去年看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之后,便对上个世纪中国的政治和历史有了非常大的兴趣。上个世纪的中国,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百年,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军阀混战、侵华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越南战争、改革开放......从一个弱小的,任人宰割的国家,成为现在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很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靠着什么样的思想,拥有这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这里想说一句。网上总有一些喷子说中国不好之类的。我就想说,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在短短一百年不到的时间,不靠武力扩张,依靠自身努力,发展成一个世界级的强国,只有中国。
说到新中国的成立,不得不提的便是两个人:毛主席和周总理。而今天就跟着我来了解一下周总理。
周总理的童年可以说是饱经磨难,出生后就被生父过继给别人,懂事前养父又撒手归天,十来岁时生母和养母又相继离世。在漂泊中慢慢成长,他所承受的苦难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也正是拥有这段苦难的童年,造就了他今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甚至是文革,都不曾将他打倒。
幸运的是,经历如此磨难的童年之后,生活终于报以他微笑了。中学时就读于南开中学,就在这里,写出了那句热血澎湃的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能在少年之时有这等感悟。毕业后,先后游历日本、法国、比利时、德国、前苏联。正是这段大好的青春年华,让他遇到了马克思主义,也让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邓颖超。在那个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年代,他们两个的革命爱情故事,无疑是自由恋爱里面最美好的、最具有代表性的。
1927年8月1号,周总理主持发动了热血的南昌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第一支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虽然最后起义失败了,但他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虽然刚刚经历了长征路上的死里逃生和蒋介石的八万悬赏,1936年12月12号西安事变,他理性地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进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至抗日战争最后取得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出色的政治天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性清晰的逻辑思维,使得我们这位新中国的总理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中美的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周总理的辛勤付出。
最后在文革的十年,周总理是为数不多的理性者,一边要周旋于世界各国的外交,同时又要努力尽自己努力将文革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十年文革,耗费了他所有的精力。打心里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在文革四面楚歌的时期,依然坚守内心的阵地,思想上从没有被打倒,没有在遇到这种不可避免的困难面前撒手不管,更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而是以一种极度耐心的行动去维系着中国的前行和探索。
大学期间读了非常多关于中国当代史的书籍,里面的文革大多数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代的文学作品大多数是通过老百姓的视角去看待建国之后发生的故事。第一次以一位领导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内心的五味杂陈很难用文字描绘,特别是以周总理的心情来对待这件事,所承受的压力,相比童年的苦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起《三体》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大人和小孩,来到红卫兵的坟墓前。小孩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不是。那他们是敌人吗?也不是。那他们是什么?他们是历史!
历史中的每一段历史,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才是历史。
历史,无疑是一位最伟大的小说家。
最后用@周顾北的周 微博的一句话结尾吧:这盛世,如您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