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且善于揭露他们的灵魂,使挣扎与拯救的矛盾并存。苦苦寻觅正确而光明的出路。
《罪与罚》讲述的是:一个叫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大学生,因为贫困暂时停止了在法学院的大学生涯。依靠母亲和妹妹的资助出现问题,他不得不休学,在出租屋度日如年。不得已典当身边物品以维持生活。因为收典当物品的老妇人,对所有贫困的典当者,高额的利息压榨。使他心生怨恨,策划用斧头砍死了老妇人,偶然遇见的老妇人的表妹也被无辜砍死。围绕这一案件展开的侦破工作,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活动,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以及在他周围生活着的社会最底层人群的苦难生活。还有他善良的本质,乐于帮助别人的品德,不愿母亲和妹妹为了他的人生做出的牺牲。一系列的心里矛盾,让他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让人误以为他精神错乱得了疯病。最后,在他帮助过的,一个同样被悲苦生活折磨的成为妓女的少女,索尼娅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被拯救,选择投案自首。在西伯利亚服役八年,索尼娅一路跟随陪着他渡过这漫长的时间。最终,他爱上了这个女孩儿。
这本书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当他面对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应对心理发生着矛盾。思想斗争与茫然无助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是我对他的心理描写的一些理解。
第一,思想的斗争。
首先说,一个人不是天生是坏人。在一定的恶劣环境逼迫之下,自己的思想茫然,不知所措。一个错误的思维就会导致不一样的行为,这个错误的行为导致天差地别的结果。这个思维的形成,是在大脑中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天生的恶劣,这种不纯粹的恶,是善与恶较量后的结果。导致更加痛苦不堪的是,本质的善告诉自己这样做是恶。是恶的念头占据了善良的阵地,导致错误的实质。心理学上这种错误的意识形态的形成,是自我斗争的结果。所以,如何能够正确的引导正确的行为,要具有正向的积极的思维,让正义的善良占据上风,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潜意识里的“正义。”
另一种情况,就是思想意思里,把这种错误的思想方式,潜意识里归为扬善除恶,一种正义的行为。因为对方的卑劣的行为,导致你的英雄情结的昂扬。你认为在拯救弱者,包括自己在内的弱者。只有除去恶劣的坏人,才能保护弱者的权利。这种英雄情结的错误运用,导致自己变成另一个恶的行为的实施者。以恶惩罚恶,除恶目的达成是错误行为的结果。一方面觉得是正义的,另一方面又会怀疑。这样的正义是你意识的错误解读,是假正义。
第三,社会的影响力。
当错误行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人人自危,街头巷尾的议论,警察的询问,自己思想的变化,无时不刻在内心掀起的波澜。这种思想认识的归位,让本质善良的人受尽折磨。自己的错误导致这样的恶果,特别是那个无辜的受害者,让你的良心不安。这样的不安是你认为自己不可饶恕。面对这样的案件调查,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长时间承受这种压力会使精神崩溃,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人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做着各种各样的自我斗争,这种狭小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走出这个封闭的空间,正确的疏导,多与人交流沟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打破原有的局限,才会让思想意识更加有格局。
一个人的心里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一念起一念落,就在几秒钟之内就会产生。各自的思维千变万化。把握住自己的思想导向,处于正向思维,有正确的人生观,心存善良。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才不会走人误区。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实例,因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思想,一时误入歧途,终生遗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思想一个念头就能使大厦倾倒。让辛苦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把握住自己的心,良心,使真正的正义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