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阴转晴转阴
#年#
小时候,年——
在新衣服里
在糖果里
也在红包里
长大后,年——
在奖金里
在团聚里
也在假期里
小时候,盼着过年
因为喜爱那份热闹
长大后,盼着过年
因为期待签约银行来的收入短信
以及难得的悠长假期
一年又一年
我们长大了
随着阅历的增加
愿望 也变了
但
我们始终爱——
那充满了欢乐和希望的
年
2、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阴
#开工大吉!#
今年的春节假期,休了半个月。很好很开心~~
这半个月里,带着孩子们在三亚待了十天,回老家后又和亲戚们聚了三天,非常充实。
因为按照自己的心愿过了个假期,因此,在和亲戚们聚会的时候,我也没有了任何的抵触心理,反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和踏实感——有这样一群亲人们,真是幸福!
所以大概,不别扭,才能坦然地享受每一刻。
在假期里,因为带娃,所以没有书写。好多时候的感悟,在那个当下非常清晰且有条理,但因为没有及时记录,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虽然我知道,既然它来过,那么就一定会有意无意地对我产生影响,但是因为没有记录下来而无法回溯所带来的遗憾,也同时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这些文字,既是一种痕迹,也是一份提醒。
所以,书写确实是值得坚持的一件事情。
不过在抛开工作纯粹去生活的假期里,还是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比如很多时候情绪上来或念头闪过时,会条件反射般地用“第三只眼”去觉察一下,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比如在花钱的时候,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享受”而不是“心疼”,慢慢地对金钱的感受似乎有了一些不同;
比如更能够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并勇敢一致性表达,在情感迸发时主动跟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并拥抱和亲吻她了。
这些,都是看起来简单,但于我而言却是由前期的积累才能获得的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后面两个“比如”,可以说是迈向新阶段的里程碑式的体验。
今年因为假期长,所以在大家都开工的初七,我还在悠闲(兵荒马乱地带着孩子)地休假。但内心里,其实从初七开始,就已经准备好进入工作状态了。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进入更有规律有自己的时间的生活状态。
昨天下午从老家回来,想到今天要上班,居然有一种恍惚感,觉得这个假期,似乎不存在一样。
但假期里的那些美好,又是真实真切印在我心里的。
仿佛两个平行世界,我的日常生活并未因中间的假期而隔断过。
这种感觉很神奇。
休假、旅行,对于上班族来说,实在是太有必要也太重要了。
这种假期,不必太长,能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去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状态,就足够了。
而度假归来,会让人更有赚钱的动力——为了下一次,更有品质的出行。
所以,2019,继续加油哦~!ヾ(°∇°)ノ゙
3、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阴
#您-你-您#
曾经,我出于小心谨慎,以及刻板的礼貌观念,因此对领导、对父母、对老师,总是以“您”相称。相应的,对于同事,也总是以“姐”、“哥”、“老师”相称。
所以,看到有些同事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事直呼其名,或者对领导也直接喊名字,表示特别震惊——居然可以这样?!这也太没大没小了吧!
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开始试着剥开内心那层层保护壳中最外面的那一层,然后发现,诶,其实感觉还不错哦。没有那种把自己放于很卑微姿态的基础,似乎与人更能轻松地交往呀。
于是,开始对不是领导年龄也相差不大的“姐”、“哥”直呼其名。对于顶头上司,甚至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发信息时也以“你”相称。
当然,大领导还是要用“您”的。
同时,因为对将父母置于高高在上位置的不满(大概自我压抑太久了),想拉近与父母的关系,调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父母联系时,也多用“你”而非“您”。
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除非对大领导以及不太熟悉的合作伙伴,其他地方用“您”,实在是生疏而做作。
(但其实,内心是有挣扎的,为了到底用“您”还是“你”。甚至一度,很想在群里问问各位小伙伴,与长辈或者非高层领导沟通时,用哪种称谓?)
但今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感受有了些许变化。
比如,在跟部长联系的时候,很自然地,打出了“您”这个字。
当然,这种变化并非顿悟式的。
我想,是因为我内心本有矛盾,加之看到了别人的做法(对长辈、对我),因而产生了一些触动。
例如,我的哥哥姐姐,在家族群里聊天跟长辈说话时,从来都用“您”,即使他们经常一起打麻将,也可以开各种无伤大雅的玩笑;
例如,我的部长,他在跟我微信沟通的时候,也总是会用“您”,让人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尊重;
例如,区域有的同事,在工作上需要我的帮助或配合时,总是用“您”,这让我对ta比那些用“你”或者说话很不客气的同事的印象更深,也更好。
这就是潜意识在帮我寻找答案吧,不然我怎么会特别注意到这些细节?
现在,大概由量变引起了质变。
因此,今天这个“您”,用得何其顺畅,没有一丝纠结和怀疑。
往后,大概还是会用“你”比较多。
但是呢,该用“您”的时候,我应该不会吝啬,也没那么多纠结了。
感觉内心里的小疙瘩,又理顺了一个呢。
棒!(๑•̀ㅂ•́)و✧
4、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小晴天
#咱们,安心地,走着瞧!#
今天连岳的文,题目是《佛陀怎么行走?》。虽然最后是广告,但文章内容,实在很妙。
他从人脑的功能开始,借助倦怠期的问题,利用“如何走远路”的思考,引出了佛陀如何行走这个话题,最后得出结论:慢就是快,专注当下的慢成就了将来的快。
正好最近也有一点小困惑,觉得自己每天的内观、阅读、书写、学习,虽然潜移默化中让自己在不断地向前,但,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或者目标呢?收获肯定是有的,思辨能力更强,更有主见,人际关系更好,心情更愉悦,这些都是有理有据不容我否认的事实。
除此之外呢?
我期待自己的这份成长在经济价值上也有体现。
好吧,说人话——能赚更多的钱啦。
但目前,这个念头只是一个愿望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方向。
再正好,昨天跟同事们聊起孩子的教育,想起郑渊洁给女儿制定的长期战略思维是“小学落后,初中跟跑,高中超越和成为第一”,不禁再度思考:生而为人,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根基?作为父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应该顺应其天性及自然规律,不急不躁,还是要在社会焦虑的裹挟下不断鸡娃?
郑渊洁叔叔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他的《童话大王》,可是陪伴了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所以,对于他一直为“差生”发言这一点,我从小就觉得特仗义。现在看来,那哪里是什么仗义,那明明是智慧。
连岳今天的文章,其实正好为我的两个小困惑提供了些许解决思路——
只要确定是走在必须走的(正确的)那条道路上,那么,就甭太在意现在身处何方。
毕竟,有些路,不到那个路口,你永远也无法设想。
所以,专注于当下,找到自己的聚焦点并坚持去做,眼望目标,步履不停,也许,就是“最快的慢”了——
不用力过猛,不透支能量,不预设结果。
这样每一步其实走得更稳,状态也更能持续。
相应的,走的路和能看到的风景,也会更远、更多。
静待拥抱更加丰盛的人生吧!
5、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晴
#阳光,我还是爱你的。很爱很爱那种❤#
今天的成都,阳光明媚。
同事说,这是一个适合放假的日子。
嗯,作为生活在盆地对阳光极其敏感的一份子,我也常常觉得,若不放假,就是浪费大好时光呀!
有太阳的日子,哪里适合坐在办公室上班嘛,就应该出去浪呀!
但今天,好像没什么特别强烈的感觉——
虽然是大晴天,但,也就是很日常的一天嘛。
大概因为才放完假回来,又是充分沐浴过三亚的阳光,所以对这种明媚,敏感度有所下降;
大概因为前两天冻感冒了,那种浑身酸疼又难受的劲儿还记忆犹新,所以今天身体状态好多了所带来的好心情,让我对阳光的“正能量”吸收有限;
也大概因为,才开工不太忙,所以还没那么想“逃离”。
看来,倘若岁月静好,天气,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6、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阴
#任何想要别人为自己情绪负责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今天一早,因为一点小事情,跟先生闹别扭了。
准确地说,是先生别扭了,并企图在我处取得认同。
但是现在的我翅膀硬了啊,自我越来越稳定了啊,所以,我没有按照他的剧情来配合他。
结果就是,他别扭了,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
我呢,按照他的格式,将这些话又回赠给了他。
但是内心,其实无甚波澜。
(我自己有多美好我能不知道?怎么可能因为你冲动的话就否定自己。那不过是你表达的方式而已,这种情况下的文字是没有可信度的。所以就陪你来一场模仿秀吧。)
我自己都觉得诧异。
若是以往,他如果抱怨我的家人,我肯定会有所倾向:如果他说得对,我会表达附和;如果他说得不对,我会心生怒意——你怎么能这样说我的家人?!他们可是我的家人!!!你批判他们,等于在批判我不给我面子!!!那必须跟你干一架!!!
但是今天,我内心的声音是: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你不舒服那是因为你自己想法有问题,关我p事儿?
所以,当他面对我的不附和甚至直指他的看法有问题生气地说“反正你们都是一伙的,我难得跟你们说”时,我很平静且真诚地回复:“那就不要说,自己憋着。”
啊,这真是一个真挚的建议:甭来影响老子的好心情。→_→
这不是因为我不爱你,也不是因为我不在乎你。
而是因为我知道:这事儿跟我没关系,我既没那能耐改变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又确实不赞同你的观点,那再就此聊下去有啥意义?
成熟一点,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美好的事物。
由此事发现自己的成长之处:就事论事,尊重本心。不纠结、不引申,不给自己加戏做无谓的代入,也不升华。
真是清爽而美好的体验呢。
(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今天的我,做到了耶!(๑•̀ㅂ•́)و✧
7、
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小晴天
#痛苦,改变#
这一次给二宝采购的拉拉裤,真是失败。
不知道是型号不对还是什么原因,特别容易漏尿。常常半夜发现打湿的床单和孩子衣裤,然后睡眼惺忪地去拿垫子,然后给二宝换上干净干爽的衣裤。
因为一直是用这个牌子,所以我觉得应该跟型号有比较大的关系。但是呢,一来并不是每晚都漏,二来么,因为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退换货的时限了,所以也就怀着侥幸的心理(可能只是这一包有问题,其他的可能会好些;等宝宝再长大一点,就合适了……),没有去处理它。
为什么不重新买?因为当时是趁着活动,一下子入了两大箱(8包),觉得扔在那里就此不用,也可惜了。所以就拖啊拖……
噢,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床单不用我亲自动手洗动手换吧。
所以,在懒、侥幸心理、节约心态的三重“压力”下,在这件事情上,我“无法”动弹。
于是,日子就在床单时而干爽时而被画上地图的节奏中,慢慢向前。
在拆开倒数第三包,床单被连续尿湿了四天的昨天早上,摸着孩子全部打湿的衣裤和湿漉漉一大片的床单,我终于,受不了了!!!!!老母亲痛快地做了一个决定:换拉拉裤!重新买!!!!!
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纠结,拿出手机,挑选片刻,直接下单。晚饭前,货已送达。
大概潜意识很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昨晚半夜醒了好几次。
每次那片刻清醒时的第一动作,就是伸手去摸摸孩子的裤裆——哦,还没有尿;诶,有尿了,但是没有漏;哇,这么大一包尿,没有漏,很好……
清早起来,发现床单干爽如初。
心情超棒的。
剩下的两包多拉拉裤怎么办?挂咸鱼呗。实在不行,送人也成。
嘿,之前让我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怕浪费),很自然地,就找到了出路。
所以啊, 不想做(改变)的时候,从来不缺的,就是借口。
反推过来,我们之所以不想改变,其实是因为,还不够痛。或者说,维持现状所带来的不便或者痛苦,尚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
从这个角度说,痛苦,确实是有其正面意义和价值的——
促使我们寻找方法以过得更好,更便利,更轻松。
当然,此处的轻松是指结果,而非过程。
想起任容萱在节目里爆料说有一次爸爸给姐姐发信息,大意是说不想要女儿走弯路,吃苦头,结果姐姐回:我不去经历,怎么知道痛?
看到这里的时候,真是忍不住为Selina的勇气拍手叫好!再有智慧的话语或者人生经验,我自己不去经历,不去体会,作用都甚微。而自己经历了,即使是痛,也痛得心甘情愿,心安理得。
而在经历了之后做出的改变,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变”,而且绝对坚定,无人可动摇。
最后,来一段李雪的毒鸡汤吧——
“成长就要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 ~这鸡汤简直反人类。如果我日子正过得舒服,我凭啥要跟自己过不去,没事儿挑战自己,我又不是自己的敌人。
人为啥要成长?肯定是因为心里苦啊,苦得无法忍受,才要成长,成长的终极目的不就是过上舒心日子么?
所以你哪方面过得舒心,当然就不要改变,别没事找事儿挑战自己,给自己平添烦恼。哪方面痛苦,就去认识自己,争取早日让自己迈入舒适区,这才是正常人的逻辑。
要知道,生命的本质是空性,没有意义,一场电影而已,有必要故意演那么惨烈吗?
乍看离经叛道,仔细一想,可不那么回事儿吗?
反正,谁做出的选择,谁受着呗。你要在舒适区待着也好,要去突破也好,只要愿意承担后果,就都是好样的。毕竟,要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这份舒适而没有负罪感/危机感,也是很需要勇气的呀。
结合这次的拉拉裤事件,我也更想明白了:踏实过好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就是最好的人生之“道”了。
别太焦虑,也别“太”认真,因为——
痛苦(实际感受的痛苦,以及对可预见的那份痛苦的恐惧和回避倾向)会告诉我们答案,并给我们指引方向的。
突然想拥抱一下自己曾经历过的那些痛苦是怎么回事?
谢谢你们,成就了,现在的我。❀
8、
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阴
#我一定,可以的#
因为颈椎和肩部的长期劳作,以及习惯性的用眼过度,我拥有不少可以缓解肩、颈、眼部不适的电子产品。
喏,光是上周开工以来,就陆续入了随身按摩贴、眼部按摩仪以及智能颈椎按摩器。
今天经同事“提点”,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这类小玩意儿真的已经“佩奇”了——除了上述三样东西外,我还有“七龙珠”按摩器、披肩式敲打揉捏按摩器、头枕滚轮式按摩器、以及电加热的海盐热敷包。
艾玛,把这些清单一列,自己都吓一跳——活脱脱一个退休老人的日常啊。(*/ω\*)
这些机器的利用率有多高呢?往往是,自己很不舒服的时候,买来就会经常用。等到过段时间好些了,就搁置下了。然后呢,看到有人推荐类似的东西(特别是自己没有的),就会迅速被种草然后购入。
啊……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
我那个从年轻时就热衷于各种养生之道的,并为此而常被妈妈吐槽的父亲。
这样看起来,我和爸爸,还真是像。
于是,我开始反思,为啥我会这么热衷于这类电子产品呢?除了了解自己之外,也希望借此,能更了解父亲。
任何形式的养生,最深层次的动力,应该都是恐惧吧——对当下或未来病痛与不适的恐惧。
所以,想要通过即时缓解或者防患于未然的方式来对抗这股恐惧。
但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
我的父母就是明显的例子。面对衰老或者不适,父亲选择吞服营养片以及自己利用各种小器械来进行缓解;而母亲,则会选择去按摩院定期做面部保养以及肩颈背部的按摩。
从性格特质上来说,父亲是个偏内向,比较沉溺于自己世界的人;而母亲,则偏外向,较易通过和他人打交道来获得快乐。
所以我想,养生方式的选择,大概也能折射出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拿我自己来讲,我喜欢这些小玩意儿,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便利——自己即可操作,不用求人;随时可用,节约时间;那种拥有的感觉,想着它们能让我变得更舒适,让我很安心。
在我肩颈部疼得最为厉害的那段时间里,母亲曾监督我每周去她定期做按摩的地方按摩。每周一次,大概坚持了5、6周,我的疼痛有了明显的改善。后来嫌麻烦(每次都要花专门的1-2小时去做),加上很不喜欢应对店里小妹的推销,加之还是有些心疼钱,就没去了。
就想着,缓解了,我多注意点,不要久坐不运动,然后这些小器械运用起来,保持现在这种“不痛”的状态,应该不是难事。
事实呢?我们都懂的。
看起来简单又不花成本的事情,往往做起来最难。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热衷于自己购买这些养生小产品的原因,不外乎是觉得:简便、易操作、不用持续投入金钱,又不用和他人打交道——自己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父亲而言,大概也因为差不多的理由。
但是,我们真的可以“自己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当因为没有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坚持使用这些小产品而导致疼痛无法忍受,最后还是得向医生或者按摩师求助。
所以,我们大概是在为“节约”和“我可以的”争取最大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可能最后算起来,这些小玩意儿的总价也不便宜;而求助于专业人士所带来的效果,也远大于自己折腾。
写到这里,感觉重点是:在争取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哪怕只是在这个小小领域的决定上。
这里面,还暗含着一丝小小的逞能——“我自己就可以的,我能行。”这大概是我们选择自助式养身的深层次动因。
之所以在这个小小的点上有这样的坚持,大抵是因为,在外部更大的世界里,我们暂时还没有获得足够的“我说了算,我可以,我能行”的自信和反馈。
下次再疼痛,直接去按摩。也不要再买类似的产品了。我暗暗地,做了一个决定。
“试着往外扩大心理疆界,放眼更宽广的世界,你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的。”我温柔地,对自己说。
9、
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阴
#荒诞的现实&现实的荒诞#
我们平凡着,也梦想着不凡
我们就这样
在不凡的梦想中,平凡着
我们伤害,也被伤害
我们就这样
在互相伤害中,学着原谅,以及被原谅
我们为了爱,变得懦弱
也为了爱,变得坚强
我们就这样
因为爱,时而懦弱,时而坚强
我们都会犯错
为这错误,我甘愿承担责任
但,你不能嘲笑我践踏我捉弄我
因为
我只是个努力追寻的
无名之辈
10、
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阴
#英雄#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跨性别龙女:我拒绝以人类的外表死去》,文内还有针对龙女Tiamat的一段采访视频。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龙女的时候,感受是吓了一跳,有些恐惧——这是受了多大刺激才会将自己的外貌改造成这幅“可怕”的样子?
但,也正是因为由此带来的好奇,我完整地看完了文章以及视频采访。
然后,对Tiamat产生了敬意。
一个从小养尊处优、顺风顺水的人,若乐观且自信,是值得人羡慕的。
而一个经历了诸多挫折还能够热爱生活的人,无疑是值得钦佩的。
Timat说,她之所以拒绝以人类的外表死去,是因为曾经遭遇的种种不幸让她感受到,人类实在是太坏了。她说,自己现在的这幅模样会遭到一些人的害怕、甚至远离,她无所谓,因为这正是她的一部分目的所在——你们不要喜欢我,这样我就不必和你们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与人类划清界限——我只不过是以人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并且必须和人类生活在一起,而已。
但她真的,是在企图和人类隔离吗?我觉得恰恰相反,她是在以掌握自己身体和人生的独特方式,来呼唤与人的连结。
视频中有几个细节,一是她说,每天早上用香烟醒神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门溜所养的两只小狗——“它们是我的命根子”;二是她说,她变身为龙女的更深层次的动因,是因为她已经六年未见面的,即将满22岁的儿子小时候很喜欢龙;三是她面对路人的拍照请求,总是很和善且坦然,并且对小朋友还非常主动。
小学一年级时意识到自己不满意自己的性别:
被继父虐待,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出柜而被家人抛弃;
18岁时想要与母亲重新联系,在深夜请求母亲来接下班,却遭到拒绝;
怀着对人性的信任,却遭遇了陌生男人的强暴;
1997年,在银行工作的他被诊断HIV阳性;
……
以上的经历,单独拎出来任何一项,都是普通人觉得难以承受的。而这些,都是Tiamt真实经历过的。
感觉这种人很容易对社会产生攻击,或者毁灭自己呢。
但Tiamat没有。
而且,从视频里可以看到,她很爱美,也喜欢去感受美。总之,是很用力地在活着,完全没有自暴自弃。
(不过她通过一次次的面部改变,应该也释放出了很大一部分对自己的攻击性了。)
主持人:你会对那些对生活感到迷茫,有过类似的被虐待经历的、在自我割裂感中挣扎的人说些什么?
Tiamt:一切迷茫,都始于你自己。你要自爱,真正的自爱,甚至是别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你绝对值得更好的。如果更好的不在你身边,你就试着去寻找。但首先要找到更好的自己。我已经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视频采访的最后那一段,龙女虽然记错了时间,但她和主持人依然很自然地开始舞蹈,以及配上以上这段采访,真是让人感动——为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人的精神力量真的太强大了。
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去追寻美好,追寻爱,即使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挫折各种痛苦甚至各种被抛弃……
但最终,你会如愿得到这一切。
ps:同为跨性别者的女主持人很美很优雅很有气质,想必其背后也有精彩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