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的利器

作者: 拾光筑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9-19 14:16 被阅读0次

    2021年一则“柏杨遗孀宣布《丑陋的中国人》将永远停止发行”的新闻引起我的注意,让我一瞬间想到的是在海啸、大火或者其他灾难中消失的文物古迹,一个激灵意识到原来文学作品如果不趁早读也会因为时间而错失。因为这则新闻,这本书的价格水涨船高的情况下还供不应求,多次购买都是缺货退款。最后遇到一本二手书,是时代文艺出版社的编撰的《拿来参考丛书》中的一本,也算满足自己对这本书的好奇心。

    翻开书,看着金钟鸣先生为《拿来参考丛书》所作的序言,满满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从印刷排版上,我仿佛回到了小学阶段的考场上;从纸张上,泛黄的色彩无声诉说着自己经历的年华;从内容上,渊厚且深刻的言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一切在我眼前浮现出金钟鸣先生的形象,一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文人形象,同时也让我对金钟鸣先生产生了好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面向未来雄心勃发而又力不从心的时候,都会痛感长期封闭所造成的种种遗憾、不幸和灾难”,这种痛感一样会清晰的呈现在一个个体身上,比如我。时常会感慨自己虚度的几多年华,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理论和实践解决问题”这种标签都停留在教科书的概念上。其实,这些标签是可供人攀爬的高峰,“研读、批判、吸收文化明珠,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参与了这种劳动,就会有所收获。

    对于颇有争议、容易被用心不良之人利用的《丑陋的中国人》,序言给了很好的导读。人的缺点通常同他的优点有关,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这一点很好理解也有诸多印证,比如阳亢、好学生等等。

    两篇序言的落款时间均为“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晨五时”,巧合的是我读序言的时候恰好是2022年12月28日,和作者奋笔疾书的时刻整整相差了36年,接着就感慨金钟鸣先生的勤奋,晨五时。

    读之前感叹于序言导读的精彩,读的过程沉醉在如愿以偿的畅快淋漓中,读完之后才发觉编辑丛书者的用心。前半部分用三次讲座的方式让读者对酱缸文化有个轮廓认知,在《老昏病大展》中再对一些问题逐一展开加深印象。

    柏杨先生竟然是河南老乡,生于辉县在开封生活过,一下子在情感上拉近了距离,备案亲切。读书的过程中无数次想象柏老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用诚挚、热切的态度喷洒着他爱国爱民的良苦用心。金钟鸣先生将本书的序起名为《自强,需要自省》,我认为实在是贴切、到位。

    针对或现实小民、或教育艺术、或思想行为、或zhengzhiguanchang的一些弊病,有的现下我们还在经历着,有的我们已经如柏老所愿有所改观。但也正是在这些改观中感受到柏老当初的恨铁不成钢。他的核心思想在于“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传统文化,当然有优秀的一面,介绍这一面的朋友太多,说的话写的书,更排山倒海,用不着我再插嘴,即令再插嘴,也不能增加优秀的重量”;在于“崇洋,但不媚外”;在于独立的思考,撞破酱缸,扬长补短,雄我中华;在于我们自强,需要自省。

    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人志士,期望在这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复杂统一中,为苦难的中国人找到一条用深入浅出的办法说出来的道路,毕竟有方法才能有实践。这是“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的一种体现。柏老告诉我们拯救民族的重担不能放在当quan的guan员身上,而要每一个中国人分担。这就是一条实际的道路。我们努力锻造自己,力求成为第一流的国民,从我们身上的一点一滴开始。

    柏老一生敢爱敢恨,历经五次婚姻。最后温暖的归宿是灵魂搭档张香华。在旅外演讲中,张香华女士对柏老思想所做出的补充,让我脑海里蹦出了“灵魂搭档”“只羡鸳鸯不羡仙”这样的词语。后经了解才知道这位夫人是柏老在绿岛大学毕业之后才相遇相知相爱的伴侣。而永远停止发行《chou lou 的中国人》的决定也是张香华女士做出的,她表明自己已经多次拒绝当局将部分文章列入中小学生的课本,并且表明这是柏老遗愿。柏老曾说过,“他曾说当中国文明已经进步,这本书就应该不再发行”,“如果说中国人不再丑陋了,那就不必提了”。知道了这个原因,对该书停止发行的失落转换为欣喜,为柏老遗愿达成的欣喜,为国人进步的文明所欣喜。

    也许是被柏老的精神所感染,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的好奇心一再被拉伸,从盎格鲁萨克逊民族,到印第安人保留地,再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我都兴致勃勃想去探索。期待通过《中国人史纲》再次向柏老学习、致敬!

    阿淼重新发表于2023年9月20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省的利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wn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