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的惯例,是要回老家上坟的。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如此,今年却又一次例外了。一是因为手头有些事情没处理完,一是手边没有车,出行很不方便。
当然,如果硬要回,总是能回去的。好像心底的那杆天平些许倾斜,便决定了最终的选择。
先是处理一些事情,再给朋友改个报告,又给刘医生准备了一份材料,整个上午过得挺充实。这就是有所舍必有所得,舍的是回去之后心头的那份安稳,得的是手边的事都能处置妥帖。
只道是,心里有,一切都在心头吧。
即便如此,还是忙活到过了正午。给高博准备了十道加减混合运算题,一百以内的,老师说是错一罚十。就得治治这娃的臭毛病,不单单是不细心,最关键的是满不在乎。
下午的时光悠然而过,倒是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做。前两个月说要做的培训,是时候该考虑考虑了。只是还没想好运用什么样的契机,又顺理成章地搞了,又不让人觉得太突兀。
反正没考虑清楚,那就再考虑考虑。事情不做是不做,做就要做好,稀里糊涂就上马,搞不好会得不偿失。有些事属实急不得,欲速则不达。
最值得欣慰的是,上午催了几家企业缴费,有几家很顺利地交了费,总算没白费力气。如今这世道,当下这形势,收一点是一点,总比没有的强。
今年的冬天一定比往常年要冷得多,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不管是体感温度还是心里的热度。熬得住得熬,熬不住也得熬。那些熬不到春暖花开的,谁先躺下谁倒霉。
老妈不用感受得到,娃不用感受得到,这都是成年人的独有感受,该担起来的责任。明明很难很难,心里直打哆嗦,嘴里不漏半个字。熬呗,熬过去就是春暖花开。
希望就像个泡影,好像有,又好像根本抓不住,又或者一抓就会破灭。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尚且感受如此,就不要说那些挺立在潮头的弄潮儿了。
能减少的支出就尽量减少,能压缩的开支就尽量压缩,没有什么可拧巴的。夸张一点说,能少呼吸一次就少呼吸一次,这就是冬眠的动物对严寒最起码的尊重。
我们自然是冬眠不了的,但是可以蛰伏。挨过去要挨,挨不过去也要挨,没有更多更好的路可以走。
没有谁规定一定要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又或者,吃糠咽菜才是幸福生活的常态。也许,那些大鱼大肉的日子原本就是一种畸形的存在。
谁知道呢。人生惶惶几十载,谁又比谁多读了几本春秋。故事的事,或许原本就没几件是真事。自己所谓的体悟,也不过是惶惶数十载的短暂感受罢了。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说变就得变。惯例,不过是某一个时间段内的特定产物罢了。从有惯例那一天起,注定是要被打破的。
鸡蛋,是要从内打破,还是从外部打破,随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