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看到霍学文先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框架与创新思考》一文,“一个网络”、“三个属性”、“四维空间”、“七个公式”等烧脑的理论向我袭来。今年5月份霍学文先生正式将自己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进行整理出版,我也得以系统化的学习作者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构建。
互联网从业的教父们告诉你时代变了,要学会互联网思维,工业社会它是一个板结社会,互联网他是一个牛逼的东西,拥有了他,你就是风口的猪——不想飞起来都难;一些从业者们把他看成是经济下行期的救命稻草,开始在自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还有一些从业者看到“互联网+”浪潮袭来,加之遇到经济下行期,一时乱了阵脚,也纷纷嚷着要“互联网+”。
经济专家也出现了,告诉你,经济下行期不可怕,机会仍旧很多,你可以并购其他企业啊!呵呵!不要扯什么互联网思维,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互联网思维,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蒸汽机,我是不是来个蒸汽机思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我是不是再整个电气化思维。啧啧,老教授就是厉害,一针见血,不服都不行。经过严密如此的论证,经济专家告诉大家,不要慌,不要怕,做自己就好了!好吧,突然感觉好鸡汤,这些经历风雨坎坷,到处找资金的民营企业家只能呵呵。
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鬼?要回答的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三个男人说起——凯文·凯利(Kevin Kelly)、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1) 凯文·凯利(Kevin Kelly)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常亲昵地称他为 KK),《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代表作:《必然》、《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技术想要什么》。作者从生态系统学的角度分析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
(2)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曾发明了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他1990年出版的《智能机器的时代》成功地预言了电脑将在1998年战胜棋王。他提出了“加速循环规则”(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也被称为库兹韦尔定律)。大意是,技术的力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向外扩充。人类正处于加速变化的浪尖上,这超过了我们历史的任何时刻。他相信人类在技术突破方面也接近完成了1%的程度。在2027年,他预测,电脑将在意识上超过人脑;2045年左右,我们就能达到一个奇妙的境地,技术发展足够迅速,“严格定义上的生物学上”的人类将不被理解,它将不存在。
(3)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著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零边际成本社会》。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作者指出,运输机制、通信媒介、能源连接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范式。
三位互联网理论教父,从生态系统、人工智能、社会经济运行范式等方面剖析了互联网前景,一幅关于未来的长卷铺开在我的面前。按照《零边际成本社会》的论述:运输机制、通信媒介、能源连接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范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生活带了很多便利,但本身成本很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际之间的协同共享机制本身成本很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人们还必须依靠中心化指令的方式进行各项社会活动,这种社会协作机制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本身也就不存在什么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出现,“互联网时代形成的分布式、可再生、低成本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物联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机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革,社会经济运行范式会发生变革,相应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变革,这种发生了变革的思维方式,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譬如,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以一个分散的个体接入互联网,每个人都能够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知识,学习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没有人强迫和指导,却涌现出了知识的大规模聚集,相比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知识的聚集需要一个核心机构进行整理搜集,互联网时代知识聚集是一个个个体自愿分享的结果,这种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称之为“去中心化”思维。
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灭亡,有人看到了成长,“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金刚经》所说:“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不同的视角看到了不同的事物。每一次社会运作范式的变革,都会带来经济的繁荣,中国虽然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但不可否认,我们离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仍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本身对社会的冲击主要还限于依靠互联网运作的核心领域,传统工业生命力依旧旺盛。
霍学文先生在《新金融新生态》中所言:“我们还不能说互联网金融已成型,互联网金融形态已成熟,互联网金融现有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对于互联网思维,亦应如此待之,互联网思维还在出发的路上。
也许社会的底层观念已经开始松动,如来而未来!
也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