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6 Tuesday 2017
昨天看完了成甲的《好好学习》 一本很不错的书,给一个4星。 大体上可说是有关思维方式/习惯的一本书吧。先做一点笔记。
几点关键
深入思考
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止于表面,多想想深层次的内容。一下就想到的通常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应该思考的问题更多的应该是How 和 Why。 这两点可以帮助你更多的了解事件的本质。
晨间日记
日记如何避免记成流水账? 多去反思自己做决定,做事情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想法,思考的过程。当然记录本身可以形成一个反馈,也是很有用的。但是要想反馈的效果更好,也应当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过程。
临界知识
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临界知识」的说法。而我更喜欢称其为「元知识」,两种说法都有自己的弊端和长处。「临界」一词更多的表现了其作用的一面——能够帮助你更多的突破一些东西,但是却对于这类知识在层级上面的作用说得不够清楚。 「元知识」正好补充了这一点,侧重表现了其在层级上的优先性。
作者举例的临界知识(其实是查理·芒格举例的)包括以下几种:
1. 黄金思维圈 What-How-Why
三个层级一步步深入,帮助我们达到事物的本质。
2. 复利
复利效应的关键点有二,复利的利率,复利的次数。相比之下复利的起点虽然也重要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并没有那么突出。复利的用法不是简单的幂方。它的关键在于不断的积累、突破临界点。只有突破了临界点才能够迎来复利的爆发。
3. 系统思维
世界不是孤立,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对事物本身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大学学习的课程之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可能是一门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说明,正反馈会放大系统的特性,负反馈会「稳定」系统的特性。 反馈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时滞」。时滞越小,系统的反馈越快,对于系统的益处越大。 长时滞的反馈就没有用了吗?不是的,人脑是一个很有趣的系统。很多时候处于当时情景下的我们很难获得一个「外部视角」。只有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获得有效的反馈。这恐怕也是“史蒂芬金”建议写完小说后过一段时间再来修改的原因吧。
经过长期的训练,人们是可以改掉自己思考中的一些误区,获得成长的。
4. 概率论
长期做低概率高回报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概率是动态变化的,不要一直从一个视角看问题。
5. 进化论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是不是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观察,思考。尽快的拥抱变化,而不能一直死守着眼前的利益。创新者的窘境在于,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没有察觉到变化的到来。
6. 28法则
28法则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抓住重点,不能对所有事物一概而论,大包大揽。
7. 安全空间
安全空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变化,提升风险承担能力。ABZ计划就是如此。另外塔勒布的基本书都很重视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值得推荐。
提升学习层次
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
绿灯思维
这一点我认为关键在于“等一等”。很多时候遇到状况我们的“蜥蜴脑”给出答案往往是“Fight or Run”。如果我们立刻采取了行动,恐怕就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行动了。为了采取合适的行动,应该停下来,等一等。然后不要采用防卫姿势。而是深入的思考一下问题的所在。
以慢为快
以慢为快其实说的并不是说要去慢。以慢为快不如说是要去突出重点,打通阻塞。花更多的时间去把关键点理清楚,而不是一味求快走马观花,踏上了“低品质勤奋”的陷阱。
三个底层方法
反思
反思的意思其实有点像是「Scientific Method」中的「小循环」——不断的修改自己的假设以使之更加能够预测实验结果。
反思就是在生活中应用科学方法,逐步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思考层级等等。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可以参考《刻意练习》的书籍内容。要点有3,Focus Feedback Fix it。当然,还要在你的舒适区之外才好。
以教为学
其实就是Feynman 学习法。通过向他人解释自己学习的内容,来思考自己的不足,同时敦促自己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枯学知识,脱离实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