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古到今都是礼义之邦,向来以诗书传家,尊老爱幼,知书达礼为家风为尚。中华之传统文化的根在百姓心里,但它所积淀下来的正能量并没有真正的激发出来。许多父母,会生不会养,会养不会教,许多孩子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他们身心极不健康,他们不知敬老只知啃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礼义廉耻,在他们和老人之间有着明显的代际剥削。这全是爱的方式不对造成的。
这样孩子心里会出现一种非平常心理,要用正确的方式来爱,来培养,如爱在心里而不是表面,学会拒绝,学会放手。不是孩子的所有要求,都要答应,也不是孩子所有的活动都要关注和干预,你不可能用你的知识覆盖孩子的知识,更不可覆盖孩子的情感,也没有必须,只要孩子不碰底,不犯原则,大方向没有问题就行了。
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话说:“龙养龙,凤养凤,老鼠养儿会打洞。”这不是封建迷信,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总结,这说明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就带出什么样的孩子,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你要求孩子不能做了,自己也最好不做,如果要做那也最好不要让孩子知道。
家庭和睦,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是教育好孩子的教育孩子的重要前提,爸爸妈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要观点一致,爷爷奶奶也协同作战,如果分歧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吵,更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辱骂对方。一般发现孩子有问题时不可一哄而上,要留下回旋余地。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就唱白脸,一个正面进攻(谁在孩子面前有威慑力,谁就下面进攻),孩子最爱谁,谁就留下,一旦僵持了好拉回绳。
批评孩子三步曲
第一警告,警告要有威慑力。第二批评,如果警告不听,那就要批评了,批评要有理有据有力,触及灵魂,痛彻心扉。第三抚慰,批评之后还让受伤,得到抚慰,让孩子怕你又爱你,那就成了。不能以暴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会形成一种非平常心理,在学校或其他地方因非平常心理而造成不必要的事,如打架不小心把人弄到啊之类。
列如像在河北衡水某一中学,同样发生了令人心碎的悲剧。
两个快要离校的高三男孩,在操场上因为一些小矛盾纠缠起来。血气方刚的孩子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拳,很快地就扭打起来,引起了不少人围观。
忽然间,一个男孩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刀子刺向了另一个男孩,被刺的男孩倒下了,鲜红地血慢慢地渗了出来……
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只是普通的打闹,竟然会酿出这样的后果。这是谁也料不到的。但是往往还是会听见,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或许在父母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让父母们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正是因为父母的忽视往往造成大祸。但是专家却表示:没有善良心的孩子更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因此,作为父母,绝不能放弃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如像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十分地敬畏生命,他曾很多次劝告孩子,不要肆意地去踩蚂蚁,更不要因为贪一时高兴而用火或者水去杀害蚂蚁。
丰子恺先生认为自己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出于怜悯,更多的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他希望孩子尊重所有的生命,他害怕孩子意念中的那一点点残忍会在无意地伤害小生命中扩大开来。
因为一些小的举止无意地重复,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很有可能会镌刻在骨子里,变成伴随终生的习惯。
家长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告诫孩子不要随意地践踏草坪,采摘鲜花,也不要任意地欺负小动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养一些动物,或者种一些植物,让孩子亲自去目睹和感受一个生命在一天天的长大。
或许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或许一颗破土而出的小芽,在那一个瞬间,就会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神圣和奇妙。
家长们在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告诉孩子打架可以解决问题,你必须冷静处理,不能急躁,我们一定要制止孩子的打架,要好好的给孩子们讲道理。
如果是我们孩子是被打方,如果孩子的打架行为发生在正常交往中而且并不十分厉害,家长就不应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好了,一定要学会引导孩子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的方法只能在孩子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给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家长们不应该过多的帮助孩子,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要从中暗示他们,使孩子形成自己解决的习惯。
家长们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灌输出现事情或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其后再想法帮助别人或者是重新策划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