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恶魔潜入基于性善说建立的系统”
——新作《恶之教典》以“晨光学院”这所位于东京近郊的虚构高中为舞台,是否可以请您谈一下设定这个舞台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从很早以前,我就开始关注学校这个舞台。这是一种独特的封闭空间,同时也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成长的地方。按理说这里应该严格建立起高于一般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是非观,可反过来,这里却也是可以容忍很多不被世间所允许的事横行的危险地带。虽然以学校为舞台的小说有很多,但最终大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我很想创作一个有别于它们的作品。
另外,也和我在准备写这部小说时首先跃入脑海的画面有关。我想,学校的话,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建立在性善说基础上的系统。就算发展到不制作学籍名簿的时代,教师还是会掌握学生全部的个人信息。如果教师有意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不法活动的话,那真是轻而易举。进一步来说,一旦进入教室之中,就完全是一个密闭空间,这对像莲实圣司那样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狡猾之人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
——被称作反社会精神病质者的人,据说往往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才能。
是的,让这样的人成为教师的话,估计孩子们一刻也顶不住吧。我就是从这个点上出发,创作了这部长篇作品。
——最初浮现在脑海中的情节,是那个女生(安原美弥)被杀的地方吗?
是谋杀准备阶段的情节,练习写遗书及调查个人信息的地方。然后出现的是——从情节上分开了,放到了前面——将学生的信息输入电脑,对教室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学生琐碎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的情节。现实中的热心老师也会每天进行的这些日常工作,如果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将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也就是说孩子们被毫无防护地扔在了基于性善说建立的教室里。
然后,有两种存在绝对破绽的系统:一种是以人绝对不会犯错为前提而建立的系统,一种是建立在性善说基础之上的系统。
一般大家会认为——在日本尤其如此——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但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这个观点,在统计上是站不住脚的。承认恶人存在并进行相应的防范,这就和防范天灾一样。无论多么相信性善说的人,住在大都市时都会给自家的家门上锁,不是吗?“因为我是好人,所以老天不会用雷劈我”这种想法作为人的信念还讲得通,但和现实多少还是有些偏离的。
——说到信念,不禁联想到作品里在惨剧进行当中,有个抱有自己独特信仰的少年(田尻幸夫)。
那个已经快接近咒术了(笑)。当直面惨淡现实的时候,人不免会变成那样吧。
——将三流少女偶像的歌曲一点不错地背唱出来就可以获救。像这种迷信,感觉上无论如何都不会奏效,可是大家往往都会记住一两个。
其实,人真的是一种充满咒力的生物。比如,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时,像给棒球或世界杯加油,就只能依靠语言的力量。对手进攻时和自己进攻时——嗯,不详细说了——据说观看者的动作是不一样的。
——动作不一样?
得分的动作和很难得分的动作是有分别的。
“猫山老师没有被杀呢。”
——贵志先生自己的高中时代是怎样的呢?
我小时候,还微弱地存在着战前影响——老师们大抵是受战前教育长大的,到我们可以说是受到了间接影响。体罚相当严厉。我所就读的高中管理非常严格,秩序被维护得堪称完美。
——晨光学园的老师们可以说是“群魔乱舞”,不知有没有作为原型的老师呢?
园田老师是由实在的三位体育老师的特征拼合而成的,三个人都相当恐怖。一位是职业摔跤手出身的教官,体重超过一百公斤,无论谁都不敢违抗他;另一位是曾获少林寺拳法全国大赛准优胜的武道达人。还有一位是剑道老师,每天早上都会手持真刀劈斩稻草包。有这样三位老师的话,无论多么混乱的高中都会被治理好吧。他们锻炼的方式就像雇佣兵训练一样。
——园田老师的绰号是“杀熊”,刚刚提到那些老师们应该也有绰号吧?
少林寺拳法的老师的绰号是“鼯鼠”。听到“鼯鼠”这个绰号,一般都会认为是因为对方身形轻巧吧?但实际却不是这样。而是因为他举起双臂时,两个胳膊从手肘到肩膀的肌肉就像鼯鼠一样。因为这个,他的胳膊看起来会比实际显得短一些。
——肌肉发达的“鼯鼠”很有威慑力吧。那么,作品中有没有老师喜欢的角色呢?
喜欢猫山老师——虽说完全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尽管莲实进行了那样的大屠杀,我却没有让他杀死猫山老师。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要保护那样的家伙?”……作品中,怜花虽评价猫山老师为“无害。但无益”,但我却总觉得,这样的人没有理由遭到迫害。有害的人或许应该遭到一定程度地矫正和攻击,而“非常古怪的家伙,但并没做过什么坏事”这样的人,倒不如说从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上,是应该予以保护的对象。
——莲实是英语教师这个设定,是为了要充分利用他的经历吗?
利用留学机会彻底磨练英语,能够像使用母语一样熟练地用英语和他人进行对话,这样的人即使是在授课,也一定会让人觉得很酷。我想,宛如球赛解说员那样脱口而出充满生活气息的英语,应该会成为吸引现在那些孩子们的有力武器吧。但绝不是说英语老师都是人格缺陷者什么的,完全没有这样的意思(笑)。
——确实,看到那样的授课场面,就觉得女生粉丝一定会很多。
能力上几乎是无可比肩的老师呢。可遗憾的是,人格上却有着像黑洞一样无法填平的欠缺。
——莲实的双亲都是道德心很强的人呢。看到他们登场的那个插曲时,强烈而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震撼和颤抖,有一种梯子被人撤走的恐惧感。
关于凶残犯罪者的成因是“先天还是后天”这种争论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先天DNA决定一切呢,还是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呢?现今一般认为哪方面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99%的事件都是这样。但我想,仅仅是受到一点点环境影响,仅仅是承受了轻微的刺激和挫折,就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应该还是有的。
媒体的报道在“先天还是后天”这个问题上,会倾向归咎于后天。这一来是因为人权问题——被冠上带有歧视倾向的帽子就糟糕了。再者,受众只要看到事件的因果联系就会安心,这种下意识的要求也促使媒体这样做。为什么会诞生这样的罪犯呢——因为他在幼少期承受的遭遇造成了如此的心理阴影,这样解释的话,人们勉强可以接受。但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明明没有任何不顺心,被父母灌注了无私的关爱,却突然开始杀人,这样的解释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可是,这样的案例——无论怎么分析都不能说是环境因素所导致的,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理由——在美国相当常见,实际上在日本也有很多。
“麦基斯(Macky Messer)并不是莲实那样的恶人。”
——这次的作品中可以说是尸积如山了。
如果单从杀害多少人这个数字来衡量的话,日本作家中最邪恶的应属小松左京老师。他已经导致了几亿几兆人的死亡。但要说邪恶度的话,我想应该根据杀死了多少个有名有姓的、给读者留下印象的登场人物来进行比较。这样的话,《恶之教典》无愧为我的小说中最邪恶的作品了。
——总结成作品概要的话,就只剩凄惨的感觉了。但我觉得学生们和莲实日常生活中那种幽默,也是这部长篇作品的魅力之一。
我很喜欢笑话,写笑料时会很快乐。当写到长篇小说中某一段情节中没有任何人受到伤害的部分时,无论如何都会害怕这里会让读者感到无聊。但融入一些搞笑情节后,觉得读者至少应该可以耐心地读下去,我自己也能够安心。
——可莲实在杀人时,也讲了笑话呢。
我是特意设置这样两部分的——让人会心一笑的部分和面对笑料却无法发笑的部分。很多人都认为搞笑和恐怖其实是非常相近的,实际上我也这样觉得——只是收尾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拿桂枝雀的《紧张缓和理论》来说,让紧张状态缓和下来的就是搞笑,而始终保持着紧张状态的就是恐怖。所以,虽然是笑料,但看到后面的情节发展却让读者无法发笑,营造出这种状态的话,这也算是一种恐怖,不是吗?“请放松下来,放松下来”,虽然对方这样说,却做着意味完全相反的动作,这种情况下是无法放松下来的,因为会被杀啊。
——说起杀人情节,莲实只要心情愉悦,就会哼唱《三文钱的歌剧》中的《暗刀麦基斯(Mack the Knife)》这个曲子呢。
《三文钱的歌剧》中的曲子大概是很多人自幼就耳熟能详的旋律了,我自己也是。从中可以感到一种轻快和不可言喻的幽默感,是个欢快的曲子。但某天看到歌词之后大吃了一惊,“这都是些什么啊?”——明明讲述的是如此残忍的事情,但却反差地显得很快乐。这种感觉和莲实不是很合适吗——明明是个杀人魔,但却总让人觉得放浪和潇洒。
不过,在写这个作品前后,去看了两回《三文钱的歌剧》。《三文钱的歌剧》中的麦基斯并不是莲实那样的恶人。但是,从感觉上——以歹徒为主题,描写社会群像的故事,还有那种惺惺作态的氛围——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我将这些感觉活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本来在自己写作时一直在听这个曲子,但反复听之后就开始审美疲劳了,于是只在创作关键地方时拿来听(笑)。
——最后,听闻您在本月喜得贵子,恭喜恭喜。这次刊行的充满刺激感的上下卷,可谓是身为人父后的初次发表,值得纪念。您之前也表示过,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会让他接触到这套书。请问,准备在几岁时解禁呢?
将来,恐怕在我们家会反复进行“想看父亲的书,等再长大些再说吧”这样的对话吧。还是希望等到上了初中之后吧,至少小学时代真不想让他看(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