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香港人
来前联系了接送机的司机,四五十岁模样,戴眼镜,衬衫外加一件马甲——就是你在TVB里最常见到的香港中年模样,很斯文,客客气气的。
刚载上我们,要出停车场的时候,前面被一辆私家车挡了去路。等了几分钟不见动静,他有点着急,用粤语和对方理论了几句。
对方终于开动了,他摇摇头,用港味很浓的普通话和我们解释:“这种人也叫香港人的话,那我真是……”想不出合适的词,他顿了顿,叹口气,而后又辩解似的说,“香港人不是这样的,他们自己赶时间,也会体谅到别人,所以不会这样堵路。”
香港纪行(二)其实不会因为这样的小事对一个地方的人产生什么偏见。
自念书时就认识了非常棒的香港同学,近几年也来旅游过几次,对这里的人印象比较综合:当然没那么糟啦,但也不算特别热情。
比如茶餐厅服务员可能不会给你特别好的脸色——越是有名气的店(往往排队越多)基本越是如此。
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有点介意,不过现在我已经很会换位思考:要是我每天在狭小的空间里对着一群闹哄哄的游客,我可能也不会太舒坦。
反正凡事都别轻易贴标签,多少会简单一点。
昨天路过一座大厦时,清洁工人也不管有没有人路过,“哗”地一声往前面地上直接就倒了一桶水,没留神恰好走过的我溅了一脚。回头看看,清洁工头也不抬继续干活了——他才是最看得透:干活是他的事,看路理应是行路人的本分。
想想也没错,不是么?
回程还是这位司机来接,不经意之间,竟然成了此行交流最多的人,聊的很愉快,下车后微信又转了一个红包,金额不大,聊表心意。
恰逢大年初五,我们这里讲究迎财神,想必在更注重传统的香港,发个新年利是也是不会错的。
毕竟这一路能顺顺利利,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可缺,必须要心怀感恩。
香港纪行(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