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疼痛——不管是牙疼、手疼、脚疼、腰疼、带状疱疹、心绞痛、痛风抑或其他——都是比较难受的。那个小小的鸡眼,也是如此。
大半辈子了,平生第一次生了鸡眼,也是折腾了很久。
有了鸡眼,却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怀疑是鸡眼,当然也就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第一次怀疑是鸡眼,那还是5月份偶然看到一个友友的一篇文章。据友友描述,得鸡眼很久了,当中用了不少牌子的膏药,但都没办法彻底看好,以至于走路异常难受,连高跟鞋也不能穿。看完后,我便开始怀疑我也生了鸡眼,因为在那时走路也是颇有不适,脚板着地会有胀痛感。
什么时候感觉脚底有痛感呢?我想了想,应该是在2023年7月中旬。很多年了,我平时都是穿运动鞋,即使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也是。但是,去年7月中旬,一个在港务集团工作的老乡儿子结婚,办酒席,上海的风俗是男方女方酒席放在一起,既然是吃酒席,就得有证婚人,证婚人就得上台发言。女方请的是某大医院的主任医师,也是博士生导师,好像是新娘子外公的学生,男方就把我推出来了。我想,这可不是一般的正式场合,且不说给男方争脸面,起码不能丢人吧,就穿皮鞋去了,再说穿皮鞋人也显得挺拔一点。可是,这皮鞋穿了没多久,就感觉左脚横竖不舒服,我当时还以为是皮鞋底比较硬的缘故,没有朝长鸡眼这方面想。
到了今年,就算穿的是运动鞋,也会有痛感。特别是到了4、5月份,在家里穿拖鞋,只要走动,有时候也会感到痛。看了友友的文章后,我就开始怀疑是鸡眼。说实话,对鸡眼我以前是一知半解的,于是我就到网上查相关信息,慢慢对它有了一定了解,原来它表现为角质厚造成的,由于没有经常性清理,日积月累就变厚、变硬了,而且集结在一起,嵌入软组织中,走路时,承压比较重,相互摩擦,就产生了痛感。
知道了症结点,我没有及时买膏药贴,而是尝试着用小-剪-刀把它挖了。直接剪或挖还不行,必须先泡脚使其软化,刚开始只是去了表层,于事无补。到6月份的时候,原来的胀痛演化为生疼,我尝试着加大力度,展开深挖,竟然在小心翼翼中在某个局部挖出了一块,并且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凹陷,然后走路时有一种如履平地的舒适感。
没想到7月上旬到赣南又出现了痛感,我知道是鸡眼再次发作了,一看,再用手一摸,那个凹陷又磨平了。那十来天,经常要爬山、走盘山公路,而且每天还要走许多行程,每天最起码一万多步,多的时候两万多步,不知道是走路多刺激了鸡眼,还是因为鸡眼的存在造成走路不方便,或许是互为因果吧。记得一天晚上顺着盘山公路在夜色中下山的时候,到最后我都不敢前脚着地了。大家知道,下山或下坡,一般是前脚着地起支撑作用,而我的鸡眼就生在左脚的前面,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的旅行。痛-定-思-痛,于是,我决定回沪后的当务之急把鸡眼根除。
回沪后,我形成了一个新的习惯,就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夏天泡脚,为的就是故-技-重-施,软化角质,然后剪挖。每每在泡脚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以前大名鼎鼎的扬州“三-把-刀”,也就是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历史上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含修刀、轻刀等;厚而坚硬的锛刀,即枪刀;嵌趾刀,也就是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即片刀;刮刀。全套刀具又分为大、小两套,大的12把,小的6把。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傅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我家里没有这些刀具,只是一般剪纸或剪指甲的,用来剪挖鸡眼有点勉为其难,至多只能去除角质表层。以前马路边有一些洗脚的店,因为被污-名-化了,我也不敢进去,平生只进去过一次,还是和几个大老爷们一起去的,把脚刮了一下。
既然自己用小-剪-刀无能为力,那就用鸡眼膏。下单后,货很快到了,一看说明书,是用来涂的,涂好后必须摩擦,我试了一下,非常不方便,还容易把拖鞋弄脏,再说我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只去不断涂抹不断摩擦。用了一天,果断放弃。
隔了几天,到药房买了一款药,是贴的,里面有八片。依然是每天泡脚,在泡脚+洗澡结束后,先用小-剪-刀把软化后的角质剪掉,然后贴膏药,每天一片。刚开始几天,没有如说明书说的那样可以揭开,依然有痛感,直到第六片用完,果然揭开了一半,我小心翼翼把这些可以揭开的剪-除,第七片用完后又揭开了一部分,疼痛感大幅度消失,但还没有彻底的百分百剪-除。隔了一天,使用最后一片,揭开后,总算全部剪完。此后,走路就正常了。
不过,据说鸡眼也可能复发。如此看来,经常性泡脚去角质这件事要继续做小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到正规的店请修脚师傅把脚修理修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