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笔

作者: 泡沫人生_8867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20:10 被阅读0次

小囡囡出院了,原本瘦小的身躯显得更加孱弱,她把头静静地伏在妈妈或外公肩头,在她们缓慢的、踱来踱去的脚步中,在轻轻拍打后背的浅浅吟唱里无精打采地闭着眼睛,偶尔把她放在地上,也是踉踉跄跄,一副喝醉酒的样子,仅几步便张开双臂再次要求抱抱,重复刚才的姿势一动不动。再也不像从前,咯咯咯咯地笑着、闹着、跑着,一刻也不消停,或踏着滑板、骑上自行车一溜烟儿不见了,任你在后面追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才逮着满脸通红一身是汗的淘气宝宝。

两岁的小囡囡得了“川崎病”,连着一周高热、呕吐、腹泻,加上进食极少,使她原本就不达标的体重格外轻盈,苍白而萎靡的面容一看便让人心疼,孩子能尽快康复成了我们共同的心愿,然而,尽管目标一致,但促进健康的管理方式却迥然不同,各持己见。

孩子生病后,尤其出院后的康复期,我和先生(奶奶、爷爷)主张营养及时跟进,利于身体恢复,比如食用一些炖蛋,肉沫稀粥等有营养的流食、半流食,少食多餐,循序渐进、即便是平时不待见的巧克力等不太健康的食品,只要孩子想吃都可以考虑一些,目前她的身体完全处于赤贫状态,需要形式多种的营养物质补充,摄入一些总能化为身体的能量,比什么不吃远远要强。

囡囡外公、外婆还有妈妈则坚持:“她不想吃就不吃,吃了也是吐。”外公的理由更是奇特,声称囡囡疾病在身,村上的老话说,不能吃“发物”,所谓“发物”,一些荤腥的食物,易导致疾病复发。孩子生病以来,基本上每天一、二餐的稀粥或清汤面再辅以牛奶为主。

孩子第一天住院,我实在看不下去,坚持喂她一些炖蛋,囡囡的妈还是那个理由,“她不想吃,别给她吃,吃了会吐”。在我的坚持下,才买来一碗炖蛋,我一调羹一调羹喂进囡囡嘴里,外公睨着眼睛不时向我们瞄一下,好像很不放心我这个奶奶喂的食物,好在囡囡一口气吃完,并未发生他们所臆想的呕吐,我也因囡囡吃了这一小碗炖蛋,心里宽慰不少。

囡囡住院期间,我并不关心囡囡的治疗,这重要而专业的环节交给医生就好,我关心最多的也是最不放心的是囡囡的饮食,俗话说得好“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其中就有饮食护理。

得知囡囡一天天几乎只喝一点奶度日,我就揪心。那天探视,见一直哭闹不止的囡囡想下地玩一会,妈妈把她放在地上时,她两条腿竟然像面条一样软弱而无力,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我再次呼吁给囡囡增加营养,刻不容缓!

(我和先生上班,孩子出生后一直随妈妈住在外婆家,外公闲赋在家,囡囡一直由他看护)。但囡囡的外公和妈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吃了恐会吐,孩子吐得遭罪,不如不吃...”吃进去的食物少得可怜。而我则坚持,即便是吐,我们还是得喂,少食多餐,何况她不见得一定会吐,吐也不一定都吐,身体多少还是会吸收一些的,对于身体康复大有好处。囡囡妈和外公对于我这个主任医师的提议置若罔闻,一脸否定,一如既往地信守“农村老话”,完全无视我的呼吁。

无奈之下,我上网搜寻关于川崎病的饮食,拿出理论依据,还连线妹夫,一名内科主任医师,让他帮忙说教,但收效甚微。

快出院的头两天,我和先生抱起囡囡溜到楼下超市,我指着热气腾腾的水煮蛋问囡囡想不想吃?她伸出手表示要,我们把蛋剥好,一小块一小块塞进囡囡的口中,她吃得津津有味,这时我开始后悔,没有把囡囡的水杯带下来,吃蛋黄时,囡囡有点噎,我们只好把囡囡抱到楼上找水,外公一见我们给囡囡鸡蛋吃,立即紧张起来:“怎么给她蛋吃,她会不消化的。”“囡囡的身体都这样了,她想吃什么就给她吃,哪有你说的禁忌!”我不赞同地怼过去,囡囡听到我们的交谈,似乎更愿意相信外公,拒绝继续再吃。

那天下午为囡囡洗澡,眼见她一根根肋骨凸显,我心疼不已,嘀咕道:“像非洲难民了....”

临近出院时,我问囡囡妈妈:“孩子现在体重是多少?”回答道:“我不敢称呢....”

“孩子.....这次岔(病)打得有点大,要好好的补才行!”一想到囡囡,我就按捺不住怜爱的心情。

囡囡生病前喜欢吃猪腰子,不仅她爱吃,囡囡妈同样爱吃,囡囡妈这段时间独自带娃住院很是辛苦,眼见着憔悴,她最爱吃我烧的猪腰,正好娘俩一道补补。

一早我就奔赴菜场,烧好热腾腾的猪腰汤,相距两公里,我让先生驱车送过去。事后,得知囡囡没吃,非常失望,有可能囡囡食欲不好自己不吃,也不排除囡囡没有机会吃,外公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

第二天晚饭后,我和先生去看囡囡,她吵着要吃“拌拌饭”,是她之前吃过的红烧肉汤拌饭,今天她只在早上喝过一点粥。外婆没理睬囡囡的诉求,盛些清水萝卜汤哄着囡囡吃,囡囡不依不饶地惦记的“拌拌饭”最终甑灭在外公、外婆的说教中,我一眼瞟见案板上放着几条垂钓来的鲫鱼,才收拾干净,小鱼还在打挺,于是对囡囡外婆说:“何不炖鱼汤给囡囡喝?”回答道:“鱼汤起火,她不能喝。”我一下子没按捺住激动的情绪,反问她:“我和囡囡爷爷一生从医,从没在什么书本上看到这些说辞,你们为什么宁愿相信农村的老旧观念却不肯相信我们?”

接下来,一阵沉默,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认为自己的观点对囡囡是最好的。

在他们的坚持中,我也只好缄口不言,一则,孩子的生活一直由他们管理,我和先生也只是有时间时才过去陪孩子玩玩,享受一下天伦,对于囡囡的生活,他们比我们更有话语权、决定权,过多干预,委实不妥,我们有自知之明;二则,我虽从医多年,但营养学却是空白,知道一句话“虚不受补”的说法,或许有它的道理,本就没绝对的事情,学术往往也存在争议,罢了!孩子吃的再不济也比我们打小吃的好,如今,我还不是健健康康的,我只好边开脱自己,边祈愿囡囡健康成长!

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一眼瞅见那盆玉树,葱绿的叶子,饱满多汁,生机勃勃,有谁能想到,它居然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房屋刚装修好,我把它放在新居,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入住,原想它早已枯萎失去生命,却惊讶地发现,原本圆润的叶子虽变得菲薄、干瘪、皱缩,生命依旧苟延残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给了它一点水。它奇迹般地复活,半天的工夫又展现出饱满的生命力。

这盆玉树随我有7-8年,放在几案上,我对它的关爱只是隔三差五的一杯清水,有时先生于心不忍,买来花肥意欲添加,被我婉拒,我不想它肆意妄为地生长,突破我为它界定的生长范围,我习惯它这样无欲无求、娇小玲珑的生命力,一年四季散发出的生机,都拘泥在我这个小小的花盆里。

小囡囡才两岁,对于食物的需求,无论是主、客观,都无力自己决定,只能被动接受,小小的嘴巴里咀嚼不同人给予的不同种食物,通过味蕾传输不一样的感觉、感受,需要抑或不需要始终无法取决自己的意愿。

南方人爱甜,北方人爱辣,僧人吃素,想必不是基因传承吧!

孩子真的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不仅仅只体现在灵魂上,还有身体,又有谁真正知道她们的需要?我经过了她的生命留下我的痕迹,你经过了留下你的……都在孩子生命的起点打下烙印,对身体和灵魂的影响终极一身。

相关文章

  • 随~笔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太多的生生死死,喜怒哀乐。有些人与我们插肩而过,有些人与我们相伴一生,有些人与我们暂时分离。别的...

  • 随 笔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不会重来。 时间在走,我们在变, 唯一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方式, 就是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

  • 随 笔

    做人其实不需要很复杂的思想,凡事随缘,不攀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不执着于一念,舍得放下。适时放下,才能还原...

  • 随@笔

    远远看着你,你在我眼中。 近近抱着你,你在我心中。 视频里的你,遥而不可及, 我眼前的你,触手可拥有。 情真真切切...

  • 随 笔

    人难得一清,清者独善其身,定不会被尘世纷繁所累;心难得一静,静中自成乾坤,必不会被外界杂乱侵扰。我们常常不是...

  • 随 笔

    原创: 果愉 01 一想起年龄这破事,就认定它拖我后腿。 容我先健健身,加速代谢,我要跟它隔距离。 没事少惹它。免...

  • 随 笔

    人生终有尽, 黄昏到来时, 万事皆无忧, 因念弥陀号, 明天更美好, 南无阿弥陀, 归处是...

  • 随 笔

    歌德书店——沈阳一家很有特色的书店,一进门浓浓的咖啡香,人很多,却安安静静的,窗边的消费区每张四人桌都坐满...

  • 随 笔

    历经两年的时间,我一手打造的舜王社区科协,创造了阶段性辉煌——迎来了全省科协系统120余人的参观学习,并得到...

  • 随 笔

    孩子从小到大体质一向不错,四岁多回武汉开始对孩子一直各种坚持她从有怨言到习惯了再到主动,初中学习负担重了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 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wl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