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吹爆《在一起之救护者》

吹爆《在一起之救护者》

作者: 82年的pxx | 来源:发表于2020-10-21 17:05 被阅读0次

只有真正的好剧才能让我看到欲罢不能,才有魅力让我情愿牺牲中午午休的时间一口气把剧追完,还心心念念想着二刷。

它就是《在一起之救护者》,导演曹盾。

在观看这部剧之前,我不觉得我已经看过的《生命的拐点》中呈现出的医生群像有什么大问题。

《生命的拐点》作为《在一起》系列剧的开篇,担当的分量很重,呈现的效果也很震撼。大气、深刻、主旋律,称得上创作中的虎头。故事编排、细节刻画、氛围烘托赚足了我的眼泪。

当故事切换到《救护者》之后,基于同样的表现主题-抗疫战线中的医护群体,这两部剧就有机会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了。就像同一个命题作文,每位创作者的立意、表现手法、技巧运用都不同,有时很难评判孰高孰低,只能感叹真是各有秋千,不分伯仲。

如果说《生命的拐点》是一部四平八稳的合格电视剧,那么《救护者》就是一部铆足了劲儿,立志要将电视剧拍出电影质感的精品医疗剧。

我在观看《生命的拐点》时总能感到一丝丝的不协调。至于什么地方不协调,一时我也说不上来,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看完《救护者》我找到了答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细节。

《生命的拐点》整体色调是明亮的,结合医院整洁的白墙和过道,简直晃的耀眼。《救护者》大部分时间的色调是阴暗的,暗到甚至要很用力才能看清演员的脸。一开始我特别不习惯,看久了才意识到,是我的眼睛早已被那些模式化的电视剧给惯坏了。

他们拍出来的医院永远是宽敞明亮的,走道一层不染,一点杂物也没有。医护的白大褂整洁崭新,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笃定,最多只用一阵慌张的脚步来表达事情的紧迫。需要会诊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正襟危坐,不知道那些本应被他们照顾的病患被遗忘在了何处。

我最无法接受的是,病房中的患者不仅看起来不怎么痛苦,每个人都似乎能享受到一块宽敞的空间,当切换到患者中的主角,动不动就是一间单人房。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难怪我会觉得剧情总是有点悬浮。

反观《救护者》的呈现,我觉得我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医院。嘈杂喧闹的环境,仪器杂物乱糟糟的左一堆,右一堆。所有的医护都在跑,对讲机不离手,医生群体即使开会也要与护士取得联系,随时下医嘱。

病房里挤满了病床,摆满了杂物。作为背景的患者,有的在痛苦的哭泣,有的在俯身呕吐,有的大小便失禁。观者会感同身受,知道他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群工具。

我还看到一场戏,一名年轻的男性患者病情急转直下,需要插管治疗,袒露出的上半身在几秒的转场后颜色变得奇怪,是一种毫无生气的灰白色。看的时候我就很奇怪,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看到后面才发现这种细节是能够对应上患者的状态的。因为他已经濒死了,当镜头切换到故去的他的脸上时,有懂行的观者评论说,连尸斑出现的时间都照顾到了。

看这样的剧是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喘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是精彩的,没有废话,饱含深意。

对于这样的宝藏电视,宝藏导演还有什么好多说的呢?吹爆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吹爆《在一起之救护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as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