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篇特别伤感的文章,14岁的花季少女因为承受不住父母期待的压力选择了自杀,遗书里处处替别人考虑,提醒图书馆的书改还了,零花钱给小朋友买糖,压岁钱转给父母,提醒父母接老人过来住,最后还要呼吁父母吸取教训,不要对弟弟再重蹈覆辙。孩子啊,你真的不要这么乖!
14岁也可以是一个叛逆的年纪,你完全可以发泄你的不满,可惜你已经活在了一个乖乖孩子的套子里,挣脱不开,唯一的勇气就是纵身一跃结束这一切。
家长们都很喜欢乖乖的小孩,多好,不用大人操心,只要有不乖的行为,我们就用自己的“大剪刀”把不合意的枝杈剪掉,让它长成我们期望的样子,完全没留意小树是否疼痛。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果爆发,还能刺激家长反思,还有彼此修复的机会,如果灭亡,那就是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家长的伤口,代价太大了。
一个孩子成长中肯定遇到不少问题,如果她不把问题告诉你,不代表问题不存在,只是你们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如果她把向外所有的桥梁都断掉,压力都压在自己身上,消化不掉,排解不开就会走向极端。
这个年代还用分数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真是父母的狭隘,我们承认知识能改变命运,但是一个人的成功是智商、情商等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个白领是成功,难道街边卖早餐撑起一个家的小贩就不成功?
在学校里就这么摧残孩子的价值观,让她看不到以后的希望,还没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这要引起我们家长的反思。已经有不少孩子在初中小学阶段就因为学业选择自杀,家长要引以为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