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痛苦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很无助,可是一旦痛苦消失,你不仅不会有任何深刻的体会和领悟,也无法体会什么是幸福。
那痛苦经历的背后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1.痛苦的价值
电视剧《迷离时空》就对这一点做了非常生动的演示。
剧情是这样的,一个匪徒死了,令他惊讶的是,他在一个貌似天堂的地方醒来。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爱情、金钱、权力、优渥的生活和什么也不用操心的社会关系。
但是,很快,无聊就开始滋生,沮丧就接踵而来。
最终,匪徒跟他的向导说,自己不适合待在天堂,并且表示自己想去地狱看看。
向导告诉他,“哦,不亲爱的,你不用去了,你已经看到了,这就是地狱。”
匪徒的体会是,只有痛苦才能让他意识到他是活着的,什么都很顺利的生活,让他五感全失,再美的酒,也变得没有任何滋味。
他活成了白日梦里的样子,但是白日梦就没有遭受失败的可能,也就没有了行为经济学乔治·安斯利所说的感受的稀缺性。
就好比你不会希望成为一个游戏的输家,但如果知道自己每次都会赢,你就体会不到任何乐趣。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痛苦是我们为了获取更强烈的快乐所付出的成本。
2.共识
对我们来说,可能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好快乐,但在很多地方,其实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伴的。这种说法,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
在很多古老的谚语中,就有类似说法:“疼痛即快乐”“我们能从痛苦里获取快乐”。或者像哲理歌曲作家约翰·库加·梅伦坎普反复吟唱的“伤痛如此美妙”,听众则纷纷点头称赞。
类似的说法在我们的文化中,其实也一直存在,只是我们在痛苦的时候,把它们都忘记了。比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
在我们的文化中,其实痛苦和快乐,或者说痛苦和幸福也是相生相伴的。
你可以到社交媒体上观察别人的感慨,基本上让他们重新领悟幸福的真谛,或者说对快乐有新的领悟,都是在他们遇到了痛苦和磨难的时候。
没有这种时候,他们总是处在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状况中。
3.硬币的两面
简单梳理你的生活,你会发现,具有挑战和难度的工作,是通往地位和金钱的门票;枯燥的健身和乏味的饮食,是你炼出腹肌和过上精力充沛的老年生活的必要之举。
痛苦是我们为了获得更强烈的快乐所付出的代价。
这是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可以成立,并且可以流传如此之广的原因。
人们普遍会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忍耐一段难熬的岁月。或者他们主观上不是这么想的,客观上确实也经历过,但最终他们还是得到了自已想要的。
所以,当你正身处痛苦中,或者正过着一段艰难的生活,你也不要怕,只要你默默努力,熬过这段岁月,你终会迎来幸福的生活。
就像电影或小品中演的,很多时候人生虽然有波折,但是只要你付出了努力,最终还是会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既满足了人们的希望,也符合客观事实。
总结一下,苦难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苦难的视角,让自己更深入地领悟幸福。简单讲,苦难专治“身在福中不知福”。
网友评论